《晤王孟亭太守于金陵》

时间: 2025-01-24 07:20:50

四十专城早立勋,投簪及赴旧榆枌。

唤回梁苑繁台梦,许入间鸥野鹿群。

崔琰虬须人未老,孙登鸾啸我先闻。

藩车小市成前度,何处重逢左阿君。

意思解释

晤王孟亭太守于金陵

原文展示:

四十专城早立勋,
投簪及赴旧榆枌。
唤回梁苑繁台梦,
许入间鸥野鹿群。
崔琰虬须人未老,
孙登鸾啸我先闻。
藩车小市成前度,
何处重逢左阿君。

白话文翻译:

四十岁时在城中早已立下功勋,
放下簪子后我将前往旧日的榆树和枌树之下。
唤回往日梦中繁华的梁苑与台榭,
希望能在这片鸥鸟飞翔和野鹿成群的地方入驻。
崔琰的虬须尚未衰老,
孙登的鸣啼我早已耳闻。
藩车驶过的小市已变成了过去,
不知何处再与左阿君相逢。

注释:

  • 四十专城:指诗人四十岁时在城中专心致志地做官。
  • 投簪:放下官帽,代表辞官或放弃官职。
  • 榆枌:指旧日栖息的地方,象征怀旧。
  • 梁苑繁台:指繁华的园林和高台,象征美好的回忆。
  • 鸥野鹿群:形容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崔琰虬须:崔琰是古代名士,虬须象征年长而有气度。
  • 孙登鸾啸:孙登是古代名士,他的高歌象征才华横溢。
  • 藩车小市:指昔日的繁华市场,如今已是过往。
  • 左阿君:指好友或知己,表达思念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翁运标(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古体诗,诗风清新脱俗,常表达对故乡的怀念与对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翁运标与王孟亭在金陵相遇之时,表达了他对过往的怀念和对友人的思念,同时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晤王孟亭太守于金陵》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怀旧色彩的古诗。诗中通过描绘个人的经历和对故人、旧地的思念,展现了深厚的友谊和对人生的感悟。开头两句提及自己的功勋与辞官,构建起一种时间的厚重感,瞬间引起读者的关注。接着,诗人唤回过往的梦境,这种对繁华景象的追忆,不仅是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是对当下生活的反思。后半部分则通过描写崔琰与孙登这两位历史人物的形象,表达了对人生阶段的感慨和对知己的期待。最后一句“何处重逢左阿君”更是把思念之情推向高潮,既有对友人的期待,也有对生活无常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四十专城早立勋:四十岁时我在城中专心做官,已早早立下了功勋。
  2. 投簪及赴旧榆枌:放下官职,准备去往旧日的榆树和枌树之下。
  3. 唤回梁苑繁台梦:唤醒曾经梦中的繁华园林与高台。
  4. 许入间鸥野鹿群:希望能够在这片鸥鸟飞翔和野鹿成群的地方入驻。
  5. 崔琰虬须人未老:崔琰的虬须象征着他仍未衰老。
  6. 孙登鸾啸我先闻:我早已听闻孙登的高歌。
  7. 藩车小市成前度:昔日繁华的小市如今已成为过去。
  8. 何处重逢左阿君:不知何处能再与左阿君重逢。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唤回梁苑繁台梦,许入间鸥野鹿群”,增强了音韵美。
  • 象征:榆枌、鸥、鹿都象征着自然与宁静,表达了诗人的心境。
  • 对比:通过描绘昔日的繁华与如今的寂静,突出时间的流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过去的回忆与对友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及对美好时光的向往。诗中不仅有对功名利禄的反思,还有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知己的期待,情感真挚而深沉。

意象分析:

  • 榆枌:象征着旧日的回忆和故乡的情感。
  • 梁苑繁台:代表着曾经的繁华与美好生活。
  • 鸥与鹿:象征自然和谐,传达出一种归隐的理想状态。
  • 崔琰与孙登:代表了文人雅士的理想与追求,增添了历史厚重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榆枌”象征什么? a) 自然景观
    b) 旧日的回忆
    c) 友人的思念
    答案:b) 旧日的回忆

  2. “何处重逢左阿君”表达了作者对谁的思念? a) 朋友
    b) 家人
    c) 老师
    答案:a) 朋友

  3. 诗中提到的“崔琰”、“孙登”是怎样的人物? a) 历史人物
    b) 文学角色
    c) 虚构人物
    答案:a) 历史人物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by 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秋夕》与《晤王孟亭太守于金陵》均表达了对往事的回忆与对人生的感慨,但前者更侧重于对秋天的描绘,情感更为忧伤;而后者则结合了对友人的思念,情感显得更为温暖。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常识》
  • 《翁运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