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人醉归图》
时间: 2025-01-26 04:52: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胡人醉归图
作者:钱逊 〔明代〕
貂帽锦靴明绣衣,
调鹰射虎捷如飞。
紫髯寒作猬毛磔,
碧眼夜看霜月辉。
筚篥声中传汉曲,
琵琶帐底醉明妃。
更深宴罢穷庐雪,
乱拥旌旄马上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胡人骑士的豪华与勇猛,他们身穿华丽的衣服,头戴貂毛帽,脚穿锦靴,捕猎的技艺如同飞翔一般迅速。骑士的紫色胡须如同寒冷中的刺猬毛,碧眼在夜晚中似乎能看见霜月的光辉。乐器的声音中传来了汉朝的歌曲,帐篷底下琵琶声中醉倒了明妃。宴会结束时,雪花飘落,他们在马背上拥挤着归家。
注释
字词注释
- 貂帽:用貂皮制成的帽子,象征富贵。
- 锦靴:用锦缎制作的靴子,华丽而优雅。
- 调鹰:指的是训练和使用猎鹰捕猎。
- 捷如飞:形容动作非常迅速。
- 紫髯:紫色的胡须,描述骑士的外貌特征。
- 筚篥:一种管乐器,常用于古代乐队。
- 琵琶:古代弦乐器,常用于伴奏和独奏。
- 明妃:指王嫱,汉朝的王美人,常被描绘为美丽而多情的形象。
- 旌旄:指军旗,象征着骑士的身份与荣耀。
典故解析
- 汉曲:指汉代流行的民谣和乐曲,传达了古代人们对生活的感受与情感。
- 明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明妃常被视为美丽女性的象征,代表着爱情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逊,明代诗人,字子华,号寄庵,江苏人。以诗歌著称,风格多样,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作品中常融入个人情感和生活体验。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明代时期,正值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的时代,胡人作为边疆民族,其生活方式与汉人形成鲜明对比,诗中通过描写胡人的豪华与骁勇,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边疆民族的认知与想象。
诗歌鉴赏
《胡人醉归图》是一首描绘边疆胡人生活的诗作,整首诗展现了胡人骑士的豪华装扮与勇猛风采,营造出一种生动的画面。开头两句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骑士的服饰与猎鹰的调教,表现出他们在狩猎时的迅捷与力量,体现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
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紫髯和碧眼的描写,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生动感。尤其是“碧眼夜看霜月辉”,不仅传达了骑士的英俊,更暗示了他们在寒冷夜晚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随后提到的筚篥声与琵琶,传达出一种欢乐的氛围,显示出胡人生活中的文化元素,表明他们不仅是勇猛的猎人,同时也懂得享受生活的乐趣。宴会结束后的“更深宴罢穷庐雪”则在欢愉中带有一丝孤独与思乡之情,形成一种情感的对比,显示出诗人对胡人生活的复杂理解。
整首诗在形式上使用了对偶与排比,韵律和谐,语言优美,意象丰富,将豪放与细腻结合得恰到好处,充满了情感的张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貂帽锦靴明绣衣:描绘胡人骑士的华丽装束,展示其身份与地位。
- 调鹰射虎捷如飞:展现骑士的勇猛与猎技高超,强调他们的生活方式。
- 紫髯寒作猬毛磔:形象化地描绘骑士的胡须,突显其外貌特征。
- 碧眼夜看霜月辉:富有诗意的描写,暗示骑士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筚篥声中传汉曲:展示文化交流,表明胡人也会接受汉文化。
- 琵琶帐底醉明妃:营造出一种轻松欢快的氛围,反映生活的乐趣。
- 更深宴罢穷庐雪:宴会后的宁静与孤独,形成情感的反差。
- 乱拥旌旄马上归:结尾点明骑士们归家的场景,象征着归属感与团结。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紫髯寒作猬毛磔”,通过比喻增强形象感。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对仗,增强韵律感。
- 夸张:猎鹰的调教与射虎的速度展现了胡人的勇猛。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胡人骑士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边疆民族的豪放与文化,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多元与包容,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貂帽、锦靴:象征富贵与威严。
- 猎鹰、虎:代表勇猛与猎捕的生活。
- 紫髯、碧眼:展现个体特征,塑造生动形象。
- 筚篥、琵琶:体现文化艺术的融合与享受。
- 雪:象征冷清与孤独,暗示情感的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胡人醉归图》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钱逊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乐器有哪些?
- A. 笛
- B. 筚篥
- C. 二胡
- D. 琵琶
-
诗中描绘的骑士的胡须是什么颜色?
- A. 黑色
- B. 紫色
- C. 白色
- D. 红色
答案
- B. 钱逊
- B. 筚篥、D. 琵琶
- B. 紫色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描写夜晚景色与思乡情绪,展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 《春江花月夜》: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具有相似的抒情风格。
诗词对比
《胡人醉归图》与《夜泊牛津》
- 主题对比:前者着重表现边疆民族的豪放与文化,后者则注重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融合。
- 风格对比:前者豪放、奔放,后者细腻、婉约,两者都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艺术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