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题》

时间: 2025-01-26 01:06:39

鸡絮交欢远,琵琶寄恨深。

早知胡地冷,永巷亦甘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杂题
刘克庄

鸡絮交欢远,琵琶寄恨深。
早知胡地冷,永巷亦甘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远处的鸡鸣声和飞舞的鸡毛交织在一起,琵琶声中寄托了深深的怨恨。早就知道北方的寒冷,然而在那条漫长的巷子里,我也心甘情愿地忍受。

注释:

  • 鸡絮:指鸡毛,形容鸡鸣声和鸡毛飞舞的情景,象征着远处的生活气息。
  • 琵琶寄恨:琵琶声寄托了诗人内心的忧伤与怨恨。
  • 胡地:指北方异族的地区,通常象征着寒冷和遥远的地方。
  • 永巷:指漫长的巷子,象征着人生的道路和艰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大白,号天池,南宋诗人,生于福建。刘克庄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尤其在词、诗方面有较高造诣。他的诗风多变,既有豪放之气,也有细腻之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难当头,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对寒冷和孤独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局的无奈和个人情感的寄托。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杂题》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展现出他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对人世间情感的细腻观察与思考。开头的“鸡絮交欢远”描绘出一种生动的乡村景象,鸡鸣声伴随着飞舞的鸡毛,给人一种温暖的氛围。然而,随即转入“琵琶寄恨深”,琵琶声中的怨恨与悲伤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两种意象的对比,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深邃。

“早知胡地冷”则暗示了诗人对北方的寒冷有着深刻的认识,这不仅是对环境的感知,也象征着对人生艰辛的理解。而“永巷亦甘心”则传达出一种淡淡的无奈与接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妥协与释然。整首诗虽然短小,却充满了情感的深度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出刘克庄作为诗人的深邃与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鸡絮交欢远:描绘了远处乡村的宁静与和谐,鸡鸣声与鸡毛飞舞的画面,似乎在展现一种温馨的生活。
  2. 琵琶寄恨深:琵琶声中带着怨恨,暗示着内心的苦闷,可能与离别、失去有关,情感转向了伤感的层面。
  3. 早知胡地冷:深知北方的寒冷,反映出对现实的认知,也暗示着对过往的反思。
  4. 永巷亦甘心:虽然环境艰苦,诗人却愿意接受,表现出一种豁达的心态。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鸡絮”和“琵琶”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琵琶声比作怨恨,形象地表达出内心深处的情感。
  • 象征:鸡鸣、琵琶等意象不仅描绘生动的场景,也蕴含深刻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描写,传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现实的接受,表现出一种在困境中仍能保持内心平和的精神状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鸡絮:象征着乡村的宁静和生活气息,表现出一种温馨的画面。
  • 琵琶:象征着内心的情感波动,寄托了失落和怨恨。
  • 胡地:象征着遥远和寒冷,暗示了人生的艰辛。
  • 永巷:象征着漫长的生活道路,表现出对命运的接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的“琵琶寄恨深”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恨意
    C. 思念
    D. 安宁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胡地”主要象征着_____

  3. 判断题:本诗的主题是对爱情的美好向往。 (对/错)

答案:

  1. B
  2. 寒冷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春望》中对国事的忧虑与《杂题》中的个人情感形成对比,展现了诗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