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卢氏子考功》

时间: 2025-01-11 06:30:56

二难不在机云下,犹记联翩入洛来。

方喜朱弦将迭奏,忽惊白璧已双埋。

守曹参法曾传髓,效玉川诗亦夺胎。

愁绝象贤肇家传,夜窗三复有馀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挽卢氏子考功
二难不在机云下,犹记联翩入洛来。
方喜朱弦将迭奏,忽惊白璧已双埋。
守曹参法曾传髓,效玉川诗亦夺胎。
愁绝象贤肇家传,夜窗三复有馀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卢氏子考功的追思与哀悼。诗人提到,身处机缘(指人际关系或命运)的云影之下,仍然记得他曾如飞燕般来到洛阳。原本喜悦于他的音乐才能要再度展现,却突然惊醒于他已双双埋藏的白璧(象征着美好与珍贵)。提到守曹的法则曾传承至今,模仿玉川(指王维)诗作的灵魂也被夺去。最终,愁苦已绝,象贤(指象贤之道)似乎已经断绝,夜窗下反复思念,心中满是哀伤。

注释

  • 机云:指机缘或命运。
  • 联翩:形容飞舞的样子。
  • 朱弦:古代乐器的弦,象征音乐。
  • 白璧:象征美好与珍贵的事物,诗中用以比喻卢氏子考功的才华。
  • 守曹:指守卫法则的人,这里引申为遵循传统的文人。
  • 玉川:指王维,著名的诗人。
  • 象贤:指贤良的名家,象征着理想与道德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仲甫,号天池,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诗词和文赋。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著称,常体现出对现实的感慨与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卢氏子考功去世后,表达了诗人对其的怀念与哀悼。考功作为一位有才华的年轻人,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寄托,展现了作者对故人的追思。诗中用“二难不在机云下”开篇,表明了人生的无常与机缘的难得,紧接着“犹记联翩入洛来”,表达了对已故者往昔情景的怀念。诗人在回忆中,表现出一种反差的情感:从原本的欣喜到突然的惊愕,突显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守曹参法曾传髓”,诗人借用曹参的典故,表达对传统和法则的追求,但同时又感到模仿的无力,“效玉川诗亦夺胎”则暗示着对才华的渴望与对失去的无奈。最后两句“愁绝象贤肇家传,夜窗三复有馀哀”通过夜晚的静谧与重复的思念,加深了整首诗的哀伤氛围。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卢氏子考功的追忆,更是对生命、才华与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二难不在机云下:生活中的困境与命运并非在机缘之下。
  • 犹记联翩入洛来:仍然记得他如燕子般飞入洛阳的情景。
  • 方喜朱弦将迭奏:原本期待他的音乐再度响起。
  • 忽惊白璧已双埋:突然意识到他已双双埋葬,象征失去。
  • 守曹参法曾传髓:提到的曹参法则历久弥新。
  • 效玉川诗亦夺胎:模仿王维的诗作,却失去其精髓。
  • 愁绝象贤肇家传:愁苦已绝,贤士的传承似已断绝。
  • 夜窗三复有馀哀:夜晚的窗下,心中反复思念,满怀哀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白璧”比喻才华与美好事物,增加情感的深度。
  • 对仗:上下句的对仗构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使用“朱弦”和“白璧”象征着音乐和美好的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卢氏子考功的追忆,探讨了才华的脆弱与生命的无常,表达了对逝去青春的惋惜与对传统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机云:象征命运的多变与难测。
  • 联翩:象征青春与活力。
  • 朱弦:象征音乐与艺术的美好。
  • 白璧:象征珍贵与才华。
  • 夜窗:象征孤独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二难不在机云下”中的“机云”指的是什么? A. 人际关系
    B. 自然现象
    C. 机遇与命运

  2. 诗中提到的“白璧”象征着什么? A. 友谊
    B. 生命的脆弱
    C. 才华与美好

  3. 最后两句“夜窗三复有馀哀”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思念与哀伤
    C. 忧虑

答案

  1. C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刘克庄 vs. 杜甫
    • 两位诗人均在作品中表现对友人的怀念和对生命的感慨,但刘克庄的表达更为细腻、情感深邃,而杜甫则更为直白、激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经》与《楚辞》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