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台歌》
时间: 2025-01-11 14:17: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丛台歌
作者:贺铸 〔宋代〕
累土三百尺,流火二千年。
人生物数不相待,摧颓故址秋风前。
武灵旧垅今安在,秃树无阴困樵采。
玉箫金镜未销沈,几见耕夫到城卖。
君不见丛台全盛时,绮罗成市游春晖。
一从琱辇闭荒草,萧散行云无复归。
韶魂想像风流在,晴华露蔓犹依稀。
盘纡棘迳撩人衣,禾黍晚成貊貉肥。
层檐碧瓦碎平地,梦作鸳鸯相伴飞。
登临吊古将语谁,城郭人民今是非。
指君看取故时物,南有清流西翠微。
彷徨华表不忍去,岂独辽东丁令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人事的无常。诗中提到“累土三百尺,流火二千年”,象征着历史的积淀和时间的流逝;“人生物数不相待”则反映了人生短暂和事物的无常。“摧颓故址秋风前”描绘了昔日繁华的衰落。接着提到的“武灵旧垅今安在”则是在追忆昔日的辉煌,感慨现状的苍凉。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对比昔日的繁华与现在的荒凉,表达了时光流逝带来的无奈与思考。
注释
- 累土:堆积的土,指的是高大的台基。
- 流火:象征时间的流逝,也可理解为时间的变迁。
- 武灵:指古代的名将,暗指居于此地的英雄。
- 琱辇:华丽的车马,象征繁华的生活。
- 禾黍:指农作物,象征丰收与生活的基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贺铸,字阐之,号秋水,南宋词人,以词作闻名。其词风婉约,情感细腻,擅长抒发对人生的感慨与对自然的赞美。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感怀,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英雄的追忆。
诗歌鉴赏
《丛台歌》是贺铸对历史的追思与人生的感悟之作。诗的开头通过“累土三百尺”与“流火二千年”两句,瞬间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历史的长河中,表明了时间的不可逆转与生命的脆弱。接着,诗人以“人生物数不相待”引发思考,无论是人还是物,终究难以长久。诗中对过往繁华的描绘,透出伤感与惋惜。
在诗的后半部分,贺铸通过对比过去的辉煌与现在的荒凉,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特别是“登临吊古将语谁”一句,结合了诗人对历史的敬仰与对当下的无奈,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忧愁和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上,运用了许多鲜明的画面,既有自然的景象,又有历史的遗迹,使得作品充满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艺术上,贺铸运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具韵律感和表现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累土三百尺”:描绘了高大的丛台,象征着过去的辉煌。
- “流火二千年”:时间的流逝,体现历史的悠久。
- “人生物数不相待”:感叹人生短暂,物品亦难长久。
- “摧颓故址秋风前”:衰败的故址在秋风中显得更加凄凉。
- “武灵旧垅今安在”:追忆昔日的英雄和辉煌,现状令人堪伤。
- “秃树无阴困樵采”:无阴影的秃树象征着荒凉与困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比作流火,将历史的变迁形象化。
- 对仗:如“层檐碧瓦”和“禾黍晚成”,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拟人:如“晴华露蔓犹依稀”,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追溯、对时光的感慨,表达了对人事无常的深刻思考,传达出一种对过往辉煌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丛台:象征历史的积淀,反映人类文明的兴衰。
- 秋风: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
- 玉箫金镜:象征繁华与奢华的生活,反衬现状的悲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流火”指的是什么?
- A. 火焰
- B. 时间
- C. 水流
-
填空题:诗中提到“层檐碧瓦”,此意象表现了__。
-
判断题:诗人对丛台的情感是积极向上的。 (对/错)
答案:
- B
- 繁华与美好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贺铸《丛台歌》与杜甫《登高》同为感怀历史之作,但贺铸更注重历史的沧桑感,杜甫则强调个人遭遇与社会动荡的关系。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的美与情感》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更深入理解和研究古诗词的魅力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