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时间: 2025-01-24 14:09:09

人事几时穷,我性偏宜静。

世上谁无富贵心,到了须由命。

闲里且偷安,醉后休教醒。

醉里高妙入神,妙处君须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卜算子
吕胜己 〔宋代〕
人事几时穷,我性偏宜静。
世上谁无富贵心,到了须由命。
闲里且偷安,醉后休教醒。
醉里高妙入神,妙处君须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人生到底还有多久会结束呢?而我这个性格偏向于静谧的人,似乎总是想要避世。世上有谁不渴望富贵呢?但这些都要看命运的安排。闲暇时就让自己安静下来,喝酒后也不要急于清醒。在醉意中能领悟到高深的妙理,这些妙处你也要仔细倾听。

注释:

  • 人事:指人的事情,意指人的生死和命运。
  • :尽头,结束。
  • 性偏宜静:性格偏向于安静。
  • 富贵心:指追求富贵的心愿。
  • 须由命:必须由命运来决定。
  • 闲里且偷安:在闲暇时光中寻求内心的安宁。
  • 醉后休教醒:喝醉后不要急于清醒。
  • 妙处君须听:醉中领悟的高妙之处,你要好好倾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胜己,字惟忠,号淳风,北宋时期的词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而受到后人喜爱。他的诗词常常反映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尤其是对命运和内心平静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士人追求富贵与内心宁静的对立时期。诗人通过对自身性格的反思,表达了一种对命运的无奈和对内心安宁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富贵的普遍追求。

诗歌鉴赏:

《卜算子》是吕胜己以其独特的角度观察人生和命运的作品。诗的前两句“人事几时穷,我性偏宜静”,立刻将读者引入一个思索的状态,诗人以一种哲学的视角看待人事的无常与自身的性格特征。接下来,诗人以“世上谁无富贵心,到了须由命”揭示了人们对富贵的渴望是普遍的,但最终这一切都要归结为命运的安排,这一观点在古代诗词中常见,却在此诗中以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尤为深刻。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一种更为放松的态度,“闲里且偷安,醉后休教醒”,诗人提倡在闲暇中寻求安宁,即使在醉意中也能感悟到高深的道理。这一段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洒脱态度,也反映了他对醉酒后领悟的独特理解,显示出一种超然的生活哲学。

整首诗在情感上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命运的无奈,但同时又不乏对生活中的乐趣和美妙的追求,展示了诗人内心的丰富与成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人事几时穷:人在世间的事物何时会结束,抒发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我性偏宜静:表明诗人性格偏向于安静和内省。
  • 世上谁无富贵心:人皆有追求富贵的愿望。
  • 到了须由命:富贵的获得最终还是要看命运。
  • 闲里且偷安:在闲暇之际寻求内心的安宁。
  • 醉后休教醒:喝酒后不要急于恢复理智。
  • 醉里高妙入神:醉中可以领悟到深邃的道理。
  • 妙处君须听:希望对方能认真倾听这些高妙的道理。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富贵心”和“须由命”,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句的感染力。
  • 比喻:醉酒被比作一种领悟的状态,让人联想到超然的思考。
  • 反问:通过问句引发读者思考,增强了诗的哲理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人生、命运、富贵与内心安宁的思考,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态度。诗人在追求富贵的同时,也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自我调适,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人事:象征人生的无常。
  • 富贵:代表世俗的追求。
  • :象征一种解脱与领悟。
  • :象征内心的宁静与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我性偏宜静”意指什么? A. 喜欢热闹
    B. 偏向于安静
    C. 爱好运动
    D. 热衷于交际

  2. 诗人认为富贵的获得最终由谁决定?
    A. 自己努力
    B. 朋友帮助
    C. 命运
    D. 社会地位

  3. “闲里且偷安”表达了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A. 忙碌
    B. 放松
    C. 追求名利
    D. 忧虑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可以将吕胜己的《卜算子》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酒的热爱,但吕胜己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命运的思考,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的生活态度与人生的豪情。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名篇鉴赏》
  • 《宋代诗词研究》
  • 《诗词的美与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