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江陵沙市楚楼》
时间: 2025-01-27 04:06: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江陵沙市楚楼
作者: 李曾伯 〔宋代〕
徙倚阑干日未斜,
四围不著一山遮。
浪花滚滚翻春雪,
烟树霏霏夹暮霞。
壮丽中居荆楚会,
风流元向蜀吴夸。
楼头恰称元龙卧,
切勿轻嗤作酒家。
白话文翻译:
我倚在栏杆上,太阳还未西斜,
四周没有一座山能遮挡我的视线。
浪花滚滚,像翻腾的春雪,
烟雾缭绕的树木,夹杂在暮霞之中。
在这壮丽的风景中,正是荆楚的汇聚之地,
风流之士常常在此与蜀吴夸耀。
楼头的景象恰如元龙静卧,
切不可轻视它,这里并非酒家。
注释:
字词注释:
- 徙倚:指靠在栏杆上。
- 阑干:栏杆。
- 不著一山遮:四周没有山脉遮挡。
- 浪花:海浪拍打而起的泡沫。
- 翻春雪:形容浪花翻滚的样子,像春天的雪花。
- 烟树霏霏:形容树木被烟雾笼罩,模糊不清。
- 夹暮霞:与晚霞相夹杂。
- 壮丽中居:在壮丽的景色中。
- 荆楚会:指荆州和楚地的汇合之处。
- 元龙卧:指龙形状的建筑或地势,象征雄伟壮观。
- 轻嗤:轻视。
典故解析:
- 荆楚:古代对湖北一带的称谓,地理位置重要。
- 蜀吴:指古代的蜀国和吴国,代表风流人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宋代诗人,以清新俊逸的风格著称,常描写山水风光和人文情怀。他的作品多展现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登楼眺望江陵的时刻,表达了对壮丽景色的赞美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思索,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和人文结合的重视。
诗歌鉴赏:
《登江陵沙市楚楼》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结合的诗作。诗中,李曾伯站在楼上,目睹了江陵壮丽的自然景色,内心感慨万千。通过“日未斜”与“四围不著一山遮”,诗人描绘了辽阔的视野,展现出一种开阔的胸怀。接着,“浪花滚滚翻春雪”,用生动的比喻将海浪与春雪相提并论,产生了视觉上的冲击力,给人以强烈的感官体验。
诗中提到“壮丽中居荆楚会”,不仅展示了地理的壮观,更暗含了历史文化的深厚。荆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文化交汇之地,因此,诗人借景抒怀,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与对风流人物的赞美。最后一句“切勿轻嗤作酒家”,则是在提醒人们不要轻视这座楼阁的文化与历史底蕴,展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这首诗不仅在形式上对仗工整,意境深远,而且在情感上也流露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文化的敬仰,充分展现了宋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徙倚阑干日未斜:诗人倚靠在栏杆上,观察周围,暗示心境的放松与自然的亲近。
- 四围不著一山遮:描绘开阔的视野,突出环境的辽阔。
- 浪花滚滚翻春雪:生动形象地比喻浪花,增强了画面的动感和美感。
- 烟树霏霏夹暮霞:表现了暮色中的朦胧美,给人以意境的想象。
- 壮丽中居荆楚会:突出荆楚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强调其重要性。
- 风流元向蜀吴夸:指代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表现自豪感。
- 楼头恰称元龙卧:比喻楼的形态,表现了建筑的雄伟。
- 切勿轻嗤作酒家:表明诗人对这座楼阁文化价值的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浪花滚滚翻春雪”。
- 对仗:如“烟树霏霏夹暮霞”。
- 夸张:如“壮丽中居荆楚会”。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反映了作者对历史文化的思考与敬仰,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阑干:象征着人与自然的连接。
- 浪花:象征着生命的动感与活力。
- 烟树:代表着自然的神秘与变幻。
- 暮霞: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美的瞬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荆楚”指的是哪个地区?
- A. 江南
- B. 湖北
- C. 四川
- D. 广东
-
“浪花滚滚翻春雪”中,诗人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A. 拟人
- B. 比喻
- C. 对仗
- D. 排比
-
诗人倚靠在什么地方观察周围的景色?
- A. 树下
- B. 楼上
- C. 河边
- D. 山顶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 by 李白: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
- 《早发白帝城》 by 李白:表现山水与历史的结合。
诗词对比:
- 《登高》 by 杜甫:同为描写自然景色,但情感更为沉重,反映了社会现实。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李曾伯的作品更注重对自然的细腻描绘与文化的赞美,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社会与人生的苦难,展现了不同的艺术追求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李曾伯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