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元宵词)》
时间: 2024-09-19 21:39: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洞仙歌(元宵词) 春,画处。十里红莲照歌舞。望鳌山天际,宝篆翻空,看未了,涌出珠宫贝宇。锦江桥那畔,罗绮重重,曲巷深坊暗香度。玉相辉,花并艳,明月随人,归去也,零落珠玑翠羽。先如许风光更元宵,算却好图将凤城夸去。
白话文翻译:
春天,如画般美丽的地方。十里长的红莲花映照着歌舞。远望天际的鳌山,宝篆在空中翻飞,还未看够,就涌出了如珠宫贝宇般的景象。在锦江桥的那一边,罗绮重重,曲巷深坊中暗香飘散。玉器相映生辉,花朵并肩绽放,明月随着人们归去,零落的珠玑翠羽。这样的风光在元宵节更加美丽,算来好图景,将凤城的美景夸耀一番。
注释:
字词注释:
- 画处:如画般美丽的地方。
- 红莲:红色的莲花,象征美丽和纯洁。
- 鳌山:传说中的神山,这里指远处的山。
- 宝篆:指天空中翻飞的云彩,形状如篆书。
- 珠宫贝宇:形容华丽的宫殿。
- 锦江桥:地名,指锦江上的桥。
- 罗绮:华丽的丝绸衣物。
- 曲巷深坊:曲折的小巷和深邃的街坊。
- 玉相辉:玉器相互辉映。
- 珠玑翠羽:珍贵的珠宝和翠鸟的羽毛。
典故解析:
- 鳌山:出自《山海经》,传说中的神山,这里用来形容远处的山景。
- 珠宫贝宇:出自《山海经》,形容华丽的宫殿,这里用来形容元宵节的热闹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丘崈,字宗卿,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风光和节日气氛,风格清新明快。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景象,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节日的喜庆和美丽。
诗歌鉴赏:
这首《洞仙歌(元宵词)》以春天为背景,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和美丽。诗中“十里红莲照歌舞”一句,生动地展现了节日的喜庆气氛,红莲的美丽和歌舞的热闹相得益彰。“望鳌山天际,宝篆翻空”则通过远望天际的鳌山和翻飞的云彩,营造出一种宏大的空间感。“锦江桥那畔,罗绮重重,曲巷深坊暗香度”则细腻地描绘了节日的热闹和繁华,罗绮的重重和暗香的飘散,都增添了节日的气氛。最后,“先如许风光更元宵,算却好图将凤城夸去”则总结了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元宵节美景的赞美和夸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画处。”:春天,如画般美丽的地方。
- “十里红莲照歌舞。”:十里长的红莲花映照着歌舞,展现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 “望鳌山天际,宝篆翻空,看未了,涌出珠宫贝宇。”:远望天际的鳌山,宝篆在空中翻飞,还未看够,就涌出了如珠宫贝宇般的景象,营造出宏大的空间感。
- “锦江桥那畔,罗绮重重,曲巷深坊暗香度。”:在锦江桥的那一边,罗绮重重,曲巷深坊中暗香飘散,描绘了节日的热闹和繁华。
- “玉相辉,花并艳,明月随人,归去也,零落珠玑翠羽。”:玉器相映生辉,花朵并肩绽放,明月随着人们归去,零落的珠玑翠羽,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 “先如许风光更元宵,算却好图将凤城夸去。”:这样的风光在元宵节更加美丽,算来好图景,将凤城的美景夸耀一番,总结了全诗。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十里红莲照歌舞”中的“红莲”比喻节日的美丽。
- 拟人:如“宝篆翻空”中的“翻空”赋予云彩动态。
- 对仗:如“玉相辉,花并艳”中的“玉相辉”和“花并艳”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赞美元宵节的热闹和美丽,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节日的喜庆和繁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莲:象征美丽和纯洁。
- 鳌山:象征远处的山景。
- 宝篆:象征天空中翻飞的云彩。
- 珠宫贝宇:象征华丽的宫殿。
- 罗绮:象征华丽的丝绸衣物。
- 玉相辉:象征玉器相互辉映。
- 珠玑翠羽:象征珍贵的珠宝和翠鸟的羽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十里红莲照歌舞”一句,红莲象征什么? A. 美丽和纯洁 B. 悲伤和哀愁 C. 富贵和奢华 D. 平静和安宁
-
诗中“望鳌山天际,宝篆翻空”一句,宝篆指的是什么? A. 天空中翻飞的云彩 B. 地面上翻飞的纸片 C. 水面上翻飞的波浪 D. 山谷中翻飞的雾气
-
诗中“锦江桥那畔,罗绮重重”一句,罗绮象征什么? A. 华丽的丝绸衣物 B. 普通的棉布衣物 C. 粗糙的麻布衣物 D. 破旧的旧衣物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和美丽。
- 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描绘了元宵节的浪漫和温馨。
诗词对比:
-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和丘崈的《洞仙歌(元宵词)》都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和美丽,但辛弃疾的诗更加浪漫和温馨,而丘崈的诗更加宏大和繁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丘崈的诗作,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宋词三百首》:收录了辛弃疾和欧阳修的词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宋代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