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阳春曲》
时间: 2025-01-10 22:47: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为口莫学阮嗣宗,不言是非非至公。
为手须似朱云辈,折槛英风至今在。
男儿结发事君亲,须斅前贤多慷慨。
历数雍熙房与杜,魏公姚公宋开府。
尽向天上仙宫闲处坐,何不却辞上帝下下土,
忍见苍生苦苦苦。
白话文翻译:
不要学阮嗣宗那样只会嘴上争论,不去分辨是非,那不是公正之道。
做事要像朱云那样,折断栏杆,英气依旧在。
作为男子汉,发辫扎起来为国为家,必须要向前辈学习,慷慨激昂。
回想起雍熙时期的房与杜,魏公、姚公与宋开府那样的贤士。
你们都在天上的仙宫中悠闲地坐着,为什么不辞别上天,回到大地,
忍心目睹苍生的苦难呢?
注释:
- 阮嗣宗:古代音乐家,因其才华与风流被称道。这里指代那些只会口才争论的人。
- 朱云辈:指朱云这样的英才,强调行动和才能的重要性。
- 结发:指结婚或立志,强调男子应当有责任感。
- 雍熙:指唐朝的一个时期,房与杜指代当时的名人。
- 魏公、姚公、宋开府:历史上有名的显宦,代表着政治理想的追求。
- 仙宫:指代神仙居住的地方,象征着高位或理想状态。
- 上帝、下土:上帝代表天界,土代表人间,意在表达对人间疾苦的关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贯休,唐代诗人,号称“贯休”。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关注社会现实,具有较强的批判精神。他的一生与当时的政治、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民生困苦的时期,诗人通过表达对时政的思考,呼吁高官显贵关注民生疾苦,展现出一种深切的人文关怀。
诗歌鉴赏:
在《阳春曲》中,贯休通过对阮嗣宗的批评,强调了语言与行动的关系,认为单靠口才争论是无益的,真正的公正需要实际行动。诗中提到的朱云,象征着英勇与果敢,诗人借此表达出对英雄气概的敬仰。
接着,贯休提到“男儿结发事君亲”,这不仅是对男子责任感的强调,也暗示了对忠诚与奉献的追求。通过回顾历史名人,诗人运用典故,呈现出对先贤精神的渴望与欣赏。
最后,诗的结尾部分充满了对现实的深刻思考,质疑那些在高位的官员为何不回到人间,关注民众的苦难。这种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理想的追求,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激昂的情感与深邃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为口莫学阮嗣宗:劝诫人们不要只会口头争论。
- 不言是非非至公:不分是非,无法做到公正。
- 为手须似朱云辈:强调行动的重要性,要如朱云一般。
- 折槛英风至今在:即使折断了栏杆,英气依旧存在。
- 男儿结发事君亲:男子应当为国为家负责任。
- 须斅前贤多慷慨:应学习前人的慷慨精神。
- 历数雍熙房与杜:提到历史人物,强调理想的追求。
- 尽向天上仙宫闲处坐:指责高官只知享乐而不顾民生。
- 何不却辞上帝下下土:质问他们为何不辞去高位,关注人间苦难。
- 忍见苍生苦苦苦:对百姓苦难的深切同情。
修辞手法:
- 比喻:阮嗣宗比作只会争论的人,朱云则象征着真正的英雄。
- 对仗:如“是非非”和“君亲”,表现了诗歌的工整与韵律美。
- 夸张:对高位者的批判,强调了他们的无动于衷。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不满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强调了行动胜于口号的道理,体现了诗人对人间疾苦的深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阮嗣宗:象征口才与无用争论。
- 朱云:象征英勇与行动力。
- 苍生:代表普通百姓,象征社会底层的苦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阮嗣宗”代表什么? A. 口才争论者
B. 高官显贵
C. 英雄人物
D. 诗人 -
诗中提到的“朱云”象征什么? A. 英雄气概
B. 口才
C. 忠诚
D. 享乐 -
诗的末尾主要表达了对什么的关注? A. 自我追求
B. 民众苦难
C. 权力斗争
D. 历史回顾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同样描绘自然与人情。
- 《登高》 by 杜甫:关注民生疾苦,表达深切的社会关怀。
诗词对比:
- 《阳春曲》 vs. 《春江花月夜》:两首诗都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但《阳春曲》更关注社会责任,而《春江花月夜》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楚辞》
- 《古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