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武夷橘林小隐》
时间: 2025-01-27 03:18: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题武夷橘林小隐
作者: 包恢 〔宋代〕
武夷山下出清泉,
观象宜知果行缘。
小隐藏修人似玉,
大书题品笔如椽。
峰高屹立天成柱,
溪静光浮月满船。
个是我心真境界,
元非六六彼中天。
白话文翻译:
在武夷山脚下流出清澈的泉水,
看那天象就应当明白果实的生长缘由。
隐居的小人修养如同美玉,
大字书写的题词笔法如同大椽子。
高耸的山峰屹立如天柱,
宁静的溪水映照着满船的月光。
这正是我心中的真实境界,
并非那六六(指六朝)中的虚幻天境。
注释:
字词注释:
- 武夷山:位于中国福建省,是著名的风景区。
- 清泉:指山下流出的清澈泉水,象征自然的纯净。
- 果行缘:果实生长的缘由,暗指自然规律。
- 小隐:隐居的人,指追求清静生活的修行者。
- 如椽:比喻用笔如同大椽子,形容书法气势雄浑。
- 天成柱:形容山峰高耸,宛如天上的支柱。
- 光浮月满船:描绘静谧夜晚的景象,月光照耀着小船。
典故解析:
- 六六彼中天:指的是六朝时期的繁华盛世,暗含对虚幻境界的批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包恢,宋代诗人,以山水诗和隐逸思想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可能是在包恢隐居于武夷山时所作,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感悟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武夷山的自然景色,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及对内心真境的追求。首联以清泉引入,生动地描绘了武夷山的自然美,泉水的清澈不仅是对景色的描写,更暗含了自然的力量与生命的源泉。接下来的两联,诗人通过对隐者和书法的描写,表达了对修身养性的追求以及对文化的尊重。尤其是“小隐藏修人似玉,大书题品笔如椽”一句,展现了隐者的品质如玉般美好,书法的气势如椽子般雄浑,暗示了文化与人品的结合。
后四联则转向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峰高如柱,溪水映月,形象生动,给人以宁静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世外桃源。最后两句以“个是我心真境界,元非六六彼中天”收尾,表达了诗人对内心真实境界的追求,强调这种境界并非外界的虚幻,而是一种深刻的内在体验。
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真理的探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武夷山下出清泉:描绘清澈的泉水从武夷山流出,象征自然的纯净。
- 观象宜知果行缘:观察天象可以明白果实生长的原因,暗示自然与人生的关系。
- 小隐藏修人似玉:隐居者的修养如同美玉,强调隐者的高尚品德。
- 大书题品笔如椽:书法气势如同大椽,形容书法的力量与气魄。
- 峰高屹立天成柱:高耸的山峰如天柱,展现了自然的壮美。
- 溪静光浮月满船:宁静溪水映照着月光,营造出和谐的自然氛围。
- 个是我心真境界:这正是我心中的真实境界,内心的安宁与满足。
- 元非六六彼中天:并非六朝时期的虚幻世界,强调真实与理想的差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隐者比作美玉,书法比作大椽,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真实境界的追求,强调了人应当与自然和谐共处,寻求内在的平和与满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泉:象征纯洁与生命的源泉。
- 山峰:象征高尚与坚韧。
- 月光:象征宁静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清泉”象征什么? A. 浑浊的水
B. 生命的源泉
C. 生命的终结
D. 人的欲望 -
“小隐藏修人似玉”意指什么? A. 隐者的品质高尚
B. 隐者过得很苦
C. 隐者十分富有
D. 隐者没有朋友 -
六六彼中天指代: A. 自然的真实境界
B. 六朝时期的繁华
C. 诗人的内心世界
D. 诗歌的虚幻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 苏轼
- 《山中杂诗》 - 王维
诗词对比:
- 王维的诗多描绘山水,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而包恢则更注重内心的真实感受与隐逸哲学,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视角与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武夷山文化与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