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朱光庭司谏喜雨》

时间: 2025-01-26 02:04:32

焦枯连夏火,洗濯待秋霖。

都邑沟渠净,郊原黍豆深。

流膏侵地轴,晴意动风琴。

谁似臣居易,先成喜雨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焦枯连夏火,洗濯待秋霖。
都邑沟渠净,郊原黍豆深。
流膏侵地轴,晴意动风琴。
谁似臣居易,先成喜雨箴。

白话文翻译:

焦枯的禾苗在夏日的炎热中被烤焦,急待秋雨来洗涤恢复生机。城市的沟渠已经清澈,乡村的禾苗也长得茂盛。雨水滋润大地,阳光照耀下的琴弦轻轻震动。谁能像我居住在朝廷中,提前为大家吟唱这喜雨的赞美诗呢?

注释:

  • 焦枯:禾苗因干旱而枯萎。
  • 洗濯:洗涤、滋润。
  • 秋霖:秋季的细雨。
  • 都邑:城市。
  • 沟渠:排水的水道。
  • 黍豆:指农作物,代表丰收。
  • 流膏:指雨水如油脂般滋润。
  • 地轴:大地的中心。
  • 晴意:晴天的感觉或气氛。
  • 风琴:像琴弦一样的风声。
  • 臣居易:指诗人苏辙,寓意其居于朝廷之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美,号晦轩,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弟苏轼齐名。他以文章著称,尤其是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寓意深远。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社会经济发展,农业生产逐渐恢复。诗人感受到干旱带来的焦虑,同时也对即将到来的喜雨充满期待,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该诗以“喜雨”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秋雨的渴望和对自然景象的敏锐观察。首句“焦枯连夏火”通过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夏季干旱的严酷环境,禾苗的枯萎恰如诗人心中的忧虑。接下来的“洗濯待秋霖”则预示着秋雨的到来,带来生机与希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描写城市与乡村的景象时,诗人用“沟渠净”和“黍豆深”展示了雨水的滋润效果,给人以生机盎然的画面。此处,诗人仿佛让读者感受到丰收的喜悦与农民的欢笑,深刻反映出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流膏侵地轴,晴意动风琴”将自然的美与音乐的灵动结合在一起,仿佛自然界的每一个变化都能引发心灵的共鸣,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感悟。结尾处的“谁似臣居易”则是对自己身份的自省,表达了诗人从朝廷中观察自然,感受生活的敏感与自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焦枯连夏火:禾苗在夏季的烈火中焦枯,暗示干旱的严重性。
  • 洗濯待秋霖:期待秋雨来洗涤干旱带来的苦难,象征希望。
  • 都邑沟渠净:城市的排水渠通过雨水的洗涤而变得清澈,表现出雨水的恩泽。
  • 郊原黍豆深:乡村的农作物生长得茂盛,象征丰收的希望。
  • 流膏侵地轴:形容雨水滋润大地,给予生命的力量。
  • 晴意动风琴:晴天的气氛与风声如琴弦般动听,暗示自然的和谐美。
  • 谁似臣居易:反思自己的身份,表达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雨水比作“流膏”,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均衡,形成和谐的音乐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和生命,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雨的渴望与描绘,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焦枯:象征干旱、绝望。
  • 洗濯:象征希望、重生。
  • 沟渠:象征城市的繁荣与清洁。
  • 黍豆:象征丰收与富饶。
  • 流膏:象征滋润与恩泽。
  • 风琴:象征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焦枯连夏火”中的“焦枯”指的是什么? A. 干旱的禾苗
    B. 清澈的水
    C. 丰收的果实

  2. 下列哪一句表现了对秋雨的期待? A. 焦枯连夏火
    B. 都邑沟渠净
    C. 洗濯待秋霖

  3. 诗中提到的“郊原黍豆深”是指什么? A. 乡村的禾苗长得茂盛
    B. 城市的繁华
    C. 干旱的田地

答案:

  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苏辙的《次韵朱光庭司谏喜雨》更注重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杜甫的作品多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而苏辙更多地关注于个人对生活的感悟与自然的关系。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概论》
  • 《诗经与古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