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闻鹤》
时间: 2025-01-10 23:01: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夜闻鹤
佘五娘 〔明代〕
银蟾初上海云收,
风送馀音过戍楼。
清唳添筹三鼓夜,
碧天惊露一声秋。
玉笙缥缈缑山去,
羽袂蹁跹赤壁游。
客枕遥闻应不寐,
月明何处放孤舟。
白话文翻译:
在初升的月光下,海面上的云彩逐渐消散,
微风送来余音,飘过戍楼。
清脆的鹤鸣声伴随着三更的鼓声,
在碧蓝的天空中惊醒了秋露。
那玉笙声缭绕,仿佛从缑山飞去,
轻盈的羽衣在赤壁间翩翩而舞。
我在客船上遥听鹤鸣,恐怕难以入睡,
明亮的月光下,不知孤舟停在何处。
注释:
字词注释:
- 银蟾:指月亮,蟾蜍象征着月亮。
- 海云收:海面上的云彩渐渐消散。
- 戍楼:边防的高楼,守卫的地方。
- 清唳:清脆的鸣叫声。
- 筹:指鼓,古时用来计时的工具。
- 碧天:碧蓝的天空。
- 惊露:露水被惊动,象征清晨的宁静。
- 玉笙:一种乐器,形状如笛子,音色清脆。
- 缑山:指缑山,古代名山之一。
- 羽袂:指轻盈的衣袂。
- 赤壁:指赤壁,古战场,也指美丽的地方。
- 客枕:在异地的枕头。
- 孤舟:孤独的小船。
典故解析:
“赤壁”出自《三国演义》,是著名的赤壁之战发生地,象征着英雄豪情与壮丽的历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佘五娘是明代著名女诗人,因才华横溢而受到文人的赞誉。她的诗歌常以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象见长,擅长描写自然与人情。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秋夜,正处于一种孤寂而清冷的氛围中,可能受到了秋天的影响,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色的感悟与对远方的思念。
诗歌鉴赏:
《秋夜闻鹤》通过描写秋夜的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开篇的“银蟾初上海云收”便以生动的意象勾勒出一幅清冷的秋夜图景,月亮初升,云彩渐散,给人以宁静的感受。接着“风送馀音过戍楼”,则生动地描绘出微风中传来的鹤鸣声,宛若在夜空中轻轻荡漾,显得既遥远又亲切。
“清唳添筹三鼓夜”,这一句通过鹤鸣与夜鼓的结合,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夜的深沉。在这里,诗人以鹤鸣为纽带,连接起静谧的夜晚与悠远的思绪。接下来的“碧天惊露一声秋”,则强调了秋天的到来,露水被惊动,暗示着一种清新的气息。
后半部分“玉笙缥缈缑山去,羽袂蹁跹赤壁游”,则展现了一种飘逸的意象,仿佛乐声从缑山传来,轻盈的身影在赤壁间游弋,增强了诗人对美好景象的向往。最后两句“客枕遥闻应不寐,月明何处放孤舟”,表达了诗人因思绪而难以入眠的惆怅,孤舟的意象则凸显了孤独和思念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既清新又略带忧愁的氛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人生孤独的感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银蟾初上海云收:描绘月亮升起时,海面上的云彩逐渐消散,暗示夜晚的开始。
- 风送馀音过戍楼:微风吹来,带着鹤的余音,经过边防的戍楼,传达出一种静谧的感觉。
- 清唳添筹三鼓夜:鹤鸣声伴随着夜晚的鼓声,增添了夜的神秘感。
- 碧天惊露一声秋:在蓝天的映衬下,露水因鹤鸣而颤动,象征着秋的气息。
- 玉笙缥缈缑山去:乐声如烟般飘散,仿佛从遥远的缑山传来。
- 羽袂蹁跹赤壁游:描绘轻盈的身影在赤壁间飞舞,象征自由与美好。
- 客枕遥闻应不寐:在异乡的床上,听到鹤鸣,心中难以入睡。
- 月明何处放孤舟:明亮的月光下,孤舟停泊在哪里,暗示孤独与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比作“银蟾”,增添了诗意。
- 对仗:如“清唳添筹”与“碧天惊露”,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露水被“惊动”,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秋夜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悟与对人世间孤独的思考,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愁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银蟾:象征着月亮,传达出夜晚的宁静。
- 鹤鸣:象征着高洁与孤独。
- 孤舟:象征着远方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银蟾”指的是什么?
a) 星星
b) 月亮
c) 太阳 -
诗中提到的“戍楼”是一种什么样的建筑?
a) 宫殿
b) 防御工事
c) 商业大楼 -
诗人通过哪种乐器表达了对自然的感受?
a) 琵琶
b) 玉笙
c) 古筝
答案:
- b) 月亮
- b) 防御工事
- b) 玉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夜泊牛津》 张继
- 《秋夕》 杜甫
诗词对比:
- 比较《秋夜闻鹤》和《静夜思》,两首诗都描写了夜晚,但《秋夜闻鹤》更侧重于自然与孤独的结合,而《静夜思》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女诗人研究》
- 《古代诗词赏析》
- 《诗经与汉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