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冬日杂兴六首 其三 张耒 〔宋代〕
池馆留馀雪,西山照夕曛。 腊催梅蕊迸,春向鸟声新。 愁思供多病,风光欲近人。 年年桃李树,相对只伤神。
白话文翻译:
池边的馆舍还残留着未化的雪,西山的阳光照耀着夕阳的余晖。 腊月的寒冷催促着梅花的花蕊迸发,春天的气息随着鸟儿的歌声显得新鲜。 忧愁的思绪带来了多病的身体,美好的风光似乎也想要亲近人。 每年都有桃李树开花,但相对而立,只能让人感到伤感。
注释:
- 池馆:池边的馆舍。
- 馀雪:未化的雪。
- 西山:指西边的山。
- 夕曛:夕阳的余晖。
- 腊:农历十二月。
- 梅蕊:梅花的花蕊。
- 迸:迸发。
- 春向:春天的气息。
- 鸟声新:鸟儿的歌声显得新鲜。
- 愁思:忧愁的思绪。
- 供:带来。
- 多病:多病的身体。
- 风光:美好的风光。
- 欲近人:似乎也想要亲近人。
- 年年:每年。
- 桃李树:桃树和李树。
- 相对:相对而立。
- 伤神:感到伤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约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张耒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耒《冬日杂兴六首》中的第三首,描绘了冬日傍晚的景色,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抒发了诗人的愁思和伤感情绪。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冬日的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愁思和伤感。首联“池馆留馀雪,西山照夕曛”描绘了冬日傍晚的静谧景色,池边的馆舍残留着未化的雪,西山的阳光照耀着夕阳的余晖,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颔联“腊催梅蕊迸,春向鸟声新”通过腊月梅花的迸发和春天的鸟声,暗示了季节的更替和生命的复苏,但这种复苏并没有带来喜悦,反而增添了诗人的愁思。颈联“愁思供多病,风光欲近人”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愁思带来了多病的身体,而美好的风光似乎也想要亲近人,但这种亲近却无法抚慰诗人的心灵。尾联“年年桃李树,相对只伤神”以桃李树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年年都有桃李树开花,但相对而立,只能让人感到伤感。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池馆留馀雪,西山照夕曛。
- 这句描绘了冬日傍晚的景色,池边的馆舍残留着未化的雪,西山的阳光照耀着夕阳的余晖,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
腊催梅蕊迸,春向鸟声新。
- 这句通过腊月梅花的迸发和春天的鸟声,暗示了季节的更替和生命的复苏,但这种复苏并没有带来喜悦,反而增添了诗人的愁思。
-
愁思供多病,风光欲近人。
- 这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愁思带来了多病的身体,而美好的风光似乎也想要亲近人,但这种亲近却无法抚慰诗人的心灵。
-
年年桃李树,相对只伤神。
- 这句以桃李树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年年都有桃李树开花,但相对而立,只能让人感到伤感。
修辞手法:
- 拟人:诗中“风光欲近人”使用了拟人手法,将美好的风光赋予了亲近人的意愿,增强了表达效果。
- 对仗:诗中“池馆留馀雪,西山照夕曛”和“年年桃李树,相对只伤神”使用了对仗手法,使诗句更加工整和谐。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冬日的景色抒发诗人的愁思和伤感情绪,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馀雪:未化的雪,象征着冬日的寒冷和静谧。
- 西山:西边的山,象征着夕阳的余晖和宁静的景色。
- 梅蕊:梅花的花蕊,象征着冬日的生机和希望。
- 鸟声:鸟儿的歌声,象征着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复苏。
- 桃李树:桃树和李树,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池馆留馀雪”中的“馀雪”指的是什么? A. 初雪 B. 未化的雪 C. 大雪 D. 小雪
-
诗中“腊催梅蕊迸”中的“腊”指的是什么? A. 农历一月 B. 农历十二月 C. 农历十一月 D. 农历十月
-
诗中“年年桃李树,相对只伤神”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忧愁 C. 平静 D. 愤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梅花》:通过梅花的形象抒发了诗人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通过对往事的回忆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张耒的《冬日杂兴六首》与王安石的《梅花》都以冬日的景色为背景,但张耒的诗更多地抒发了愁思和伤感情绪,而王安石的诗则更多地赞美了梅花的坚韧精神。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对宋代诗歌有详细的注释和解读。
- 《张耒诗集》:收录了张耒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张耒诗歌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