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述怀二首 宗泽 〔宋代〕 忧国心如奔马,勤王毛有奇兵。 一旦立诛祸乱,千载坐视太平。 黄屋肇新巍巍。四方豪杰云来。 片言之悮天也,一见而决时哉。
白话文翻译:
忧国之心如同奔腾的马匹,勤王之志如同长满奇兵的毛发。 一旦能够立即铲除祸乱,千载之后也能安坐观赏太平。 黄屋初建巍峨高耸。四方英雄豪杰如云涌来。 一言不慎可能误国,一瞥之间便能决定时机。
注释:
- 忧国心如奔马:比喻忧国忧民的心情急切,如同奔腾的马匹。
- 勤王毛有奇兵:比喻勤王之志坚定,如同毛发上长满了奇兵,意指准备充分。
- 黄屋:指皇帝的宫殿。
- 肇新:开始新建。
- 巍巍:高大雄伟的样子。
- 片言之悮天也:一句话的错误可能导致国家大事的失误。
- 一见而决时哉:一瞬间的观察就能决定时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宗泽(1060-1128),字汝霖,宋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他在北宋末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闻名,后在靖康之变中力主抗金,多次上书请求北伐,但未被采纳。宗泽的诗歌多表达忧国忧民之情,风格沉郁顿挫。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宗泽对国家的深切忧虑和对勤王救国的坚定决心。在北宋末年,国家面临内忧外患,宗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铲除祸乱,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诗歌鉴赏:
宗泽的《述怀二首》表达了他对国家的深切忧虑和对勤王救国的坚定决心。诗中,“忧国心如奔马”一句,以奔马喻忧国之心,形象生动,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急切和不安。“勤王毛有奇兵”则展现了诗人准备充分,随时准备为国家出力的决心。后两句“一旦立诛祸乱,千载坐视太平”,诗人表达了对未来和平的向往,希望能够在有生之年铲除祸乱,为后世留下一个太平盛世。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深沉,充分展现了宗泽作为政治家和诗人的双重身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忧国心如奔马”:以奔马喻忧国之心,形象生动,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急切和不安。
- “勤王毛有奇兵”:比喻勤王之志坚定,如同毛发上长满了奇兵,意指准备充分。
- “一旦立诛祸乱”: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立即铲除祸乱的愿望。
- “千载坐视太平”:诗人表达了对未来和平的向往,希望能够在有生之年铲除祸乱,为后世留下一个太平盛世。
- “黄屋肇新巍巍”:描述皇帝宫殿新建的雄伟景象,象征国家的复兴。
- “四方豪杰云来”:比喻四方英雄豪杰如云涌来,为国家效力。
- “片言之悮天也”:强调一言不慎可能误国,警示言辞的重要性。
- “一见而决时哉”:强调一瞬间的观察就能决定时机,显示诗人对时机的敏锐把握。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忧国心如奔马”、“勤王毛有奇兵”等,通过比喻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 对仗:如“忧国心如奔马,勤王毛有奇兵”,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忧国忧民和勤王救国。诗人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深切忧虑和对勤王救国的坚定决心,以及对未来和平的向往。
意象分析:
- 奔马:喻忧国之心,形象生动,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急切和不安。
- 奇兵:喻勤王之志,准备充分,随时准备为国家出力。
- 黄屋:象征国家的复兴,新建的雄伟景象。
- 豪杰云来:比喻四方英雄豪杰如云涌来,为国家效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宗泽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
诗中“忧国心如奔马”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
“勤王毛有奇兵”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决心? A. 勤王救国的决心 B. 隐居山林的决心 C. 追求名利的决心 D. 游历四方的决心
答案:
- B. 宋代
- A. 比喻
- A. 勤王救国的决心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岳飞《满江红·写怀》:表达了岳飞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敌人的仇恨,与宗泽的忧国忧民之情相呼应。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陆游的诗歌同样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未来的希望。
诗词对比:
- 宗泽的《述怀二首》与岳飞的《满江红·写怀》: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敌人的仇恨,但宗泽的诗歌更多地体现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勤王救国的决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宗泽的诗歌,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宗泽的生平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