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何子温祈晴二首》

时间: 2025-01-27 03:56:44

夜半风回雨脚收,万家和气与云浮。

萧条寒巷荒三径,突兀晴空耸二楼。

胜日登临轻一醉,下乡昏垫肯同忧。

江空峡响鱼龙落,尽放青青极目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半风回雨脚收,万家和气与云浮。
萧条寒巷荒三径,突兀晴空耸二楼。
胜日登临轻一醉,下乡昏垫肯同忧。
江空峡响鱼龙落,尽放青青极目秋。

白话文翻译

夜半时分,风起雨止,万家灯火中透出和谐的气息,似乎与浮云交融。寒冷的巷子显得萧条,三条小路显得荒凉,晴朗的天空中高耸着二楼建筑。美好的日子里登高饮酒,心情轻松,返回乡里时却又感到忧愁。江水空旷,峡谷里传来鱼龙落水的声音,尽情欣赏眼前的秋景。

注释

  • 夜半:夜深时分。
  • 风回雨脚收:风开始转向,雨水也停止了。
  • 万家和气:指所有家庭都充满了和谐的气氛。
  • 寒巷:寒冷的巷子。
  • 荒三径:三条小路显得荒凉。
  • 突兀:高耸而显得突出的样子。
  • 胜日:美好的日子。
  • 轻一醉:尽情地喝酒,轻松愉快。
  • 下乡昏垫:返回乡村时,心中隐隐的忧虑。
  • 鱼龙落:鱼和龙在水中落下的声响。
  • 青青极目秋:放眼望去,尽是青葱的秋天景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师道(约1046年-1106年),字敬之,号梅溪,宋代诗人、文学家。其诗风清新而含蓄,擅长山水田园题材,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宋代,时代背景中,诗人生活在一个政治动荡、社会变迁的时期,常常通过诗歌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晴朗天气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思考。开头的“夜半风回雨脚收”设置了一个动静结合的场景,夜雨之后,万家灯火透出的和谐气氛让人心情愉悦。接下来的“萧条寒巷荒三径”则展现出一种孤寂的氛围,似乎在暗示诗人对周围环境的不满与忧虑。

“胜日登临轻一醉”透露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享受,而“下乡昏垫肯同忧”则反映出一种对乡土的思念与对生活忧虑的交织。最后两句“江空峡响鱼龙落,尽放青青极目秋”则以生动的意象结束全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美丽,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秋意,仿佛在诉说着人生的无常与对自然永恒的向往。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夜半风回雨脚收:描绘出夜晚雨停后的清新气息。
    • 万家和气与云浮:展现出和谐的社会氛围,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
    • 萧条寒巷荒三径:刻画出环境的寂寥与冷清。
    • 突兀晴空耸二楼:高楼在晴空中显得突出,表现出一种矗立的气势。
    • 胜日登临轻一醉:在美好的日子里,诗人选择放松心情,享受生活。
    • 下乡昏垫肯同忧:回到乡村时,不免感到内心的忧虑。
    • 江空峡响鱼龙落:江边峡谷的声音,表现出一种生动的自然场景。
    • 尽放青青极目秋:秋天的美丽尽收眼底,寓意着对生活的感悟。
  2.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万家和气比作浮云,突显和谐。
    • 对仗:如“胜日登临,轻一醉”,体现出工整之美。
    • 拟人:通过“鱼龙落”的描述,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强了画面感。
  3.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生变迁的思考,以及对乡土情怀的留恋。

意象分析

  • 夜雨:象征着忧虑与不安。
  • 万家:象征着社会的和谐与温暖。
  • 寒巷:象征着孤独与荒凉。
  • 晴空:象征着希望与美好时光。
  • 江空峡响:象征着自然的生动与生命的流动。
  • 青青秋色: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季节的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万家和气与云浮”描绘的是什么样的氛围?

    • A. 寂静
    • B. 和谐
    • C. 紧张
  2. “胜日登临轻一醉”中“胜日”是什么意思?

    • A. 坏天气
    • B. 美好的日子
    • C. 普通日子
  3. 诗中提到的“寒巷”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 A. 温暖
    • B. 萧条
    • C. 热闹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在杜甫的《春望》中,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忧虑,而陈师道的这首诗则更多地集中于个人的感悟与自然的描绘。两者在主题上有所不同,前者关注社会大义,后者则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象与主题研究》
  • 《陈师道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