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叔父昆山丞》

时间: 2025-01-27 04:09:53

父子兼知己,扶携共白头。

又为千里别,未使寸心休。

鸟雀空庭晓,风霜落木秋。

近亲零落尽,更觉别离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别叔父昆山丞
父子兼知己,扶携共白头。
又为千里别,未使寸心休。
鸟雀空庭晓,风霜落木秋。
近亲零落尽,更觉别离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与亲人之间深厚的情谊。父子间不仅是亲情的纽带,同时也是知己。虽然两人扶持相伴,直到白头,但如今又要面临千里之遥的分别,内心的牵挂依然没有停止。清晨时分,鸟雀在空旷的庭院里鸣叫,风霜已带走了秋天的落木。亲近的人都已相继离去,离别的愁苦愈发加深。

注释:

  1. 父子兼知己:强调父子之间不仅有血缘关系,还有心灵上的契合。
  2. 扶携共白头:形容父子相携到老,感情深厚。
  3. 千里别:指远离,千里之外的距离象征着分别的遥远。
  4. 寸心休:寸心指心中的思念与牵挂,未能得到安宁的意思。
  5. 鸟雀空庭晓:描绘清晨的宁静,鸟雀在空旷庭院中的鸣叫,增添了离别的孤寂感。
  6. 风霜落木秋:秋天的风霜使树叶凋落,象征着生命的流逝与时间的无情。
  7. 近亲零落尽:亲人相继离去,意味着家族的冷清与孤独。
  8. 别离愁:离别带来的愁苦心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师道(约1040年-1110年),字子厚,号郑庵,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诗文,风格清新,情感细腻。其作品常以亲情、友情为主题,展现出深刻的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诗人与亲人分别之际,表达了对亲情的珍重和离别后的愁苦。诗中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反映出内心的情感波动,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诗歌鉴赏:

这首《别叔父昆山丞》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亲情的深厚以及离别带来的愁苦。开篇以“父子兼知己”点明了作者与父子间的深厚情感,这种情感并不仅仅是血缘关系,更是心灵的共鸣。接着,诗人描绘了他们携手走过岁月的情景,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温情。

“又为千里别”则直接引入了离别的主题,千里之隔不仅是物理上的距离,更是一种情感上的隔阂。这种距离让诗人的心中充满了不安和思念,“未使寸心休”生动地表现出内心的牵挂与不宁。

自然景象的描写在整首诗中占据重要地位。“鸟雀空庭晓”不仅营造了清晨的宁静氛围,更反衬了离别后的孤寂;“风霜落木秋”则通过自然的凋零映射出人事的苍凉,进一步加深了离愁的情感。

最后一联“近亲零落尽,更觉别离愁”则将离别的愁苦推向高潮,亲情的零落让人倍感失落,离别的痛苦愈加深沉。整首诗通过对亲情的细腻刻画,融入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出一种浓烈的离别情感,给读者以深刻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父子兼知己:表达父子关系的亲密与理解。
  2. 扶携共白头:描写两人相伴至老的温馨场景。
  3. 又为千里别:转入离别的主题,强调距离的遥远。
  4. 未使寸心休:表现内心对亲人的思念。
  5. 鸟雀空庭晓:描绘清晨的宁静,烘托离愁。
  6. 风霜落木秋:象征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流逝。
  7. 近亲零落尽:反映亲人相继离去的悲凉。
  8. 更觉别离愁:总结离别带来的深切愁苦。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鸟雀空庭”比喻离别后的孤寂。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性,增强情感的表达。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亲情与离别展开,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厚情感以及离别后的无尽愁苦,反映出人们在面对离别时的脆弱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鸟雀:象征自由与生机,也暗示离别的孤独。
  2. 空庭:反映出离别后的空寂感。
  3. 风霜: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4. 落木:代表自然界的凋零,隐喻人世间的离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友情
    • B. 离别
    • C. 自然
  2. “父子兼知己”中“知己”的意思是?

    • A. 朋友
    • B. 理解
    • C. 亲人
  3. 诗中“千里别”主要强调了什么?

    • A. 距离
    • B. 亲情
    • C. 友情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别》李白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送别》:同样表现离别情感,但更侧重于友情的离别。
  • 《静夜思》:利用月亮引发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更加细腻而柔和。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