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陵钓台》

时间: 2025-01-11 14:44:38

夫子垂竿处,空江照古台。

无人更如此,白浪自成堆。

鹤静寻僧去,鱼狂入海回。

登临秋值晚,树石尽多苔。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夫子垂竿处,空江照古台。
无人更如此,白浪自成堆。
鹤静寻僧去,鱼狂入海回。
登临秋值晚,树石尽多苔。

白话文翻译:

这位老师曾在这里垂钓,空荡的江面映照着古老的钓台。
此地无人再来,白色的浪花自然堆积成堆。
静鹤寻觅僧侣而去,疯狂的鱼儿回游入海。
我在秋天的傍晚登高望远,树石上满是青苔。

注释:

字词注释:

  • 夫子:指老师,这里可能指古代的圣贤。
  • 垂竿:指垂钓,古人用竿钓鱼。
  • 古台:古老的钓鱼台。
  • 白浪:指江面上的浪花。
  • 鹤:一种长腿、长脖子的鸟,常与高雅、闲适相关。
  • 僧:和尚,出家人。
  • 登临:登高远眺。
  • 秋值晚:指在秋天的傍晚时分。
  • 苔:青苔,常生长在潮湿的地方。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夫子”可能隐喻孔子或其他古代圣贤,表现出对古代文人雅士生活的向往。钓鱼的意象也常与隐逸生活联系在一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齐己,唐代诗人,字德仁,号宗俭,曾任职于太学,精于诗文,尤其擅长五言绝句。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唐代,时值社会动荡,诗人借描绘宁静的钓台和江河景象,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严陵钓台》通过描绘一个宁静的钓鱼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便写到“夫子垂竿处”,让人联想到古代的隐士和钓者,暗示着一种清静和淡泊的生活态度。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展现了空荡的江面和白浪汹涌的画面,给人一种孤独和冷清的感觉,似乎在传达一种人去楼空的失落。

接着,诗中提到了“鹤静寻僧去”,这一意象不仅表现了自然的和谐,也暗含着人们对清静生活的追求。鹤和僧侣的结合,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着高洁与超然,增添了诗的意境。最后,诗人登高望远,虽看到满是青苔的树石,却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诗以宁静的自然景象为背景,流露出一种淡淡的伤感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表现出唐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夫子垂竿处”——描绘出一个古老的钓台,暗示着诗人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
  2. “空江照古台”——江面空旷,映照着古老的钓台,展现出一种宁静和清幽的环境。
  3. “无人更如此”——此地已无人光顾,突显出一种孤寂。
  4. “白浪自成堆”——自然的白浪堆积,反映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5. “鹤静寻僧去”——鹤的安静与寻访,表现出一种清雅的氛围。
  6. “鱼狂入海回”——鱼儿的狂欢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自由。
  7. “登临秋值晚”——在秋天的傍晚登高,增添了一种时空的厚重感。
  8. “树石尽多苔”——树石上布满青苔,象征着岁月的沉淀与自然的轮回。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空江”和“古台”相对比,突出静谧与古老的气息。
  • 拟人:白浪和鱼儿被赋予了生命,展现自然的活力。
  • 对仗:如“鹤静寻僧去,鱼狂入海回”,形成了和谐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思考,表达了在喧嚣的社会中,追求宁静和自然生活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钓台:象征着隐逸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
  • 白浪:代表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象征高洁与自由,常与隐士生活相关。
  • 青苔:象征岁月的沉淀与生命的轮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夫子”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孔子
    • B. 老子
    • C. 庄子
    • D. 墨子
  2. “白浪自成堆”中的“白浪”指的是什么?

    • A. 白色的云
    • B. 江面上的浪花
    • C. 白色的沙滩
    • D. 雪花
  3. 诗中提到的“鹤”象征什么?

    • A. 野性
    • B. 高洁与超然
    • C. 贫穷
    • D. 竞争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雪》——柳宗元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比较齐己的《严陵钓台》和柳宗元的《江雪》,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孤独的思考,但齐己更强调隐逸生活的理想,而柳宗元则表现出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对自然的沉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齐己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