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晦监簿和放翁七十三吟三篇华予初度走笔□》

时间: 2025-02-04 13:35:52

诸公衮衮几番新,留得淳熙一老民。

就枕惊回鸡搅睡,委巢飞去燕欺贫。

贪生尚惜桑榆景,排闷全凭曲米春。

赖有平生金石友,年年岁岁记陈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诸公衮衮几番新,留得淳熙一老民。
就枕惊回鸡搅睡,委巢飞去燕欺贫。
贪生尚惜桑榆景,排闷全凭曲米春。
赖有平生金石友,年年岁岁记陈人。

白话文翻译:

诸位朋友们频频相聚,留下了淳熙年间的一位老人。
在枕边惊醒时听到鸡鸣,燕子飞走了,留下我独自一人。
我贪恋生命,依然珍惜这桑榆的美景,排遣烦闷全靠那春天的美酒。
幸好有一生的金石之交,年年岁岁都忆起旧友。

注释:

  • 衮衮:形容众多、浩浩荡荡的样子,这里指朋友们的众多。
  • 淳熙:指南宋淳熙年间,作者对这一时期的怀念。
  • 鸡搅睡:形容清晨鸡鸣打扰了睡眠。
  • 委巢:燕子飞走,留下空巢,象征孤独。
  • 桑榆:指人生晚年,常用来比喻年老时的光景。
  • 曲米春:指美酒,古诗中常用来排解烦恼。
  • 金石友:指志同道合的好友,比喻关系深厚的朋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天池,南宋时期的诗人,尤以词作闻名。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友谊的珍视。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晚年,刘克庄在经历人生的起伏后,感慨时光流逝、友谊珍贵。诗中流露出对老友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感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迁和个人情感的深邃。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描写朋友间的聚会和对人生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及对生命的独特理解。开头几句点出众多朋友相聚的场景,隐含着诗人对昔日欢聚时光的怀念,而“留得淳熙一老民”则暗示出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诗中以“鸡搅睡”描绘清晨的宁静被打扰,表达了对安宁生活的渴望和对孤独的无奈。

接下来的“贪生尚惜桑榆景”则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珍惜,即使身处晚年,仍然希望享受生活的美好。“曲米春”作为排解烦闷的工具,象征着生活中的小确幸,显示出诗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最后两句“赖有平生金石友”则强调了深厚的友情,诗人在岁月的流逝中仍能忆起与友人的点滴,体现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整首诗在平淡中透出深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情的依赖,是一首充满人生智慧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诸公衮衮几番新:形容朋友们相聚的频繁,表达出一种温暖的社交场景。
  2. 留得淳熙一老民:提及当时的历史背景,表达对那个时代的怀念。
  3. 就枕惊回鸡搅睡:描写清晨的宁静被打破,心中涌起对安宁的向往。
  4. 委巢飞去燕欺贫:燕子飞走,象征孤独,反映出诗人心中的惆怅。
  5. 贪生尚惜桑榆景:虽然年纪渐长,但仍然珍惜生活中的美好。
  6. 排闷全凭曲米春:借酒消愁,展现了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
  7. 赖有平生金石友:强调友情的重要,表明诗人对朋友的怀念。
  8. 年年岁岁记陈人:时间的流逝中,旧友的记忆仍然鲜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朋友比作金石,形象生动,强调关系的坚固。
  • 拟人:燕子的飞走与“欺贫”相结合,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生命的感悟,表现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追忆以及对未来的期许,体现了浓厚的人文情怀和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 :象征清晨与生活的开始,暗示希望和新的开始。
  • :象征友谊的飞逝,也可以视为离别的无奈。
  • 桑榆:象征人生的晚年,反映出对生命历程的思考。
  • 曲米春:象征生活的乐趣与排解烦闷的方法。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诸公衮衮”中的“衮衮”是指: A. 频繁
    B. 空虚
    C. 悲伤
    D. 流逝

  2. 诗中提到的“桑榆”主要象征: A. 年轻
    B. 友情
    C. 晚年
    D. 旅行

  3. “赖有平生金石友”中“金石友”指的是: A. 亲戚
    B. 深厚的朋友
    C. 新认识的人
    D. 旧邻居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样表达对历史的感怀与人生的哲思。
  • 陶渊明《饮酒》:突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友情的珍视。

诗词对比:

  • 刘克庄与李白:刘克庄的《仲晦监簿和放翁七十三吟》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表现了对友谊的珍重与对生命的感悟,但李白更显豪放不羁,而刘克庄则显得沉稳内敛。

参考资料:

  • 陆游《老学庵笔记》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