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靖州判官陈子从山水图十韵·松径晚步》

时间: 2025-01-27 06:03:14

松柏不受彫,此亦易知耳。

须看竹有筠,与松相表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松柏不受彫,此亦易知耳。
须看竹有筠,与松相表里。

白话文翻译

松树和柏树都不容易被雕刻,这一点很容易理解。
但要看竹子必须有筠(竹子的节),这与松树相辅相成。

注释

  • 松柏:指松树和柏树,象征坚韧和长寿。
  • :雕刻,这里指受损或改变。
  • :竹子的节,象征着节操和品格。
  • 表里:表面的和内在的,松与竹在某种程度上是互补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约1040-1099),字德明,号白云山人,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风格清新自然。他的诗歌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文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欣赏。诗人通过对松竹形态和特性的描绘,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理解与感悟,传达出一种哲理性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松树、柏树和竹子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中生物的独特特性和内在联系。松柏象征着坚韧与长寿,而竹子则代表着节操与灵动。诗人通过对这两种植物的对比,揭示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平衡。

诗的开头“松柏不受彘,此亦易知耳”,直接表明了松柏的特性,给人一种稳重的感觉,容易让人联想到不屈不挠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古代文人中被广泛推崇,因而松柏也成为了文人志向的象征。

接着,诗人转而关注竹子的特性,提到“须看竹有筠”,强调竹子的节操与松树的相辅相成。这里的“表里”不仅仅是形态上的对比,更是对内在品质的深刻理解。竹子在风中摇曳,给人一种灵动而不失韧性的感觉,这种特性与松树的刚劲形成鲜明对比。

整首诗通过松竹的对比,传达出一种哲理:坚韧与灵动、刚强与柔韧之间的和谐共存。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不仅是对外界的描写,更是对内心情感的反映,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松柏不受彘,此亦易知耳。
    这句强调松树和柏树的坚韧,表明这种特性是显而易见的。

  2. 须看竹有筠,与松相表里。
    这句引入了竹子的特性,指出竹子的节与松树之间的关系,强调了二者的互补性。

修辞手法

  • 对比:松柏与竹子的对比,体现出自然界中截然不同的生物特性。
  • 象征:松柏象征刚强与长寿,竹子象征节操与灵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理解,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在生活中,既需要坚韧不拔的精神,也需灵活应变的智慧。这种哲理在诗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意象分析

  • :象征坚韧和高洁。
  • :象征长寿和不屈。
  • :象征灵动和节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松柏象征了什么? A. 灵动与柔韧
    B. 坚韧与长寿
    C. 短暂与脆弱
    D. 冷酷与无情
    答案:B

  2. “须看竹有筠”中的“筠”指的是什么? A. 竹子的根
    B. 竹子的叶
    C. 竹子的节
    D. 竹子的花
    答案:C

  3.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生活的无常
    B. 自然的和谐与平衡
    C. 人生的痛苦与挣扎
    D. 社会的纷争与矛盾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王维
  • 《竹里馆》:王维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中杂诗》与魏了翁的《松径晚步》都以自然为题材,王维更注重山水的细腻描绘,而魏了翁则侧重于植物特性的哲理思考,两者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山水诗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