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时间: 2025-02-04 15:38: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庭芳
作者: 陈衍 〔清代〕
山断钱塘,波遥申浦,襆被出武林门。
犯寒孤棹,有酒懒携尊。
蓦地归心似箭,甫能届霜霰纷纷。
停桡处无多灯火,寂寞傍荒村。
销魂。真底事,寒衣漫理,裙带轻分。
杳题帕,迢迢一字温存。
此去轻舟一叶,看水面只载书痕。
邮签报,前途水驿,还耐几黄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写了作者在寒冷的季节,独自一人划船经过钱塘江,远望申浦,轻纱披风出武林门的情景。虽然寒风刺骨,手中有酒却懒得携带。突然心中归乡的思绪如箭般急促,刚刚才感受到霜雪纷飞的寒意。在停船的地方,周围的灯火寥寥,寂寞的旁边是荒凉的村庄。心中百感交集,真是难以言表,寒衣漫无目的地飘荡,裙带轻轻分开。那遥远的题词,仿佛有一个字在心中温存。此去的轻舟如同一片叶子,水面上只留下书写的痕迹。邮签的消息,前方的水驿,不知还要经历多少个黄昏。
注释:
- 襆被: 轻薄的被子,这里指轻纱披风。
- 武林门: 古代地名,可能指浙地的一个门或关口。
- 霜霰: 指霜和雪,象征寒冷的天气。
- 销魂: 心神俱迷、无所适从的状态。
- 杳题帕: 形容字迹模糊的题词,令人追忆。
- 邮签报: 可能指往来的信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衍,清代诗人,其诗风细腻,情感丰富,善于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常常融入个人的情感体验。他的作品常带有淡淡的忧伤和思乡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陈衍的游历之际,正值秋冬之际,描写了他在寒冷的季节中独自划船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流动性和人们内心的孤独感。
诗歌鉴赏:
这首《满庭芳》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思乡情怀与孤独感。开篇便以“山断钱塘,波遥申浦”描绘出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随后引入个人情感,构建了一个人在辽阔景色中的孤独与渺小。词中“犯寒孤棹,有酒懒携尊”表达了贪恋孤独的心情,尽管有酒相伴,却依然感到孤寂。转折处,作者的归心如箭,体现了浓厚的思乡情,突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后面几句“停桡处无多灯火,寂寞傍荒村”更加强了这种孤独感,灯火的稀少与荒村的静谧,让人倍感寂寞。最后几句“此去轻舟一叶,看水面只载书痕”则象征着人生的旅途,虽然轻舟一叶,水面上却留下书写的痕迹,暗示着对过往的追忆与思考。
整首词层次分明,情景交融,既有自然景色的描写,又充满了个人情感的流露,展现了清代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山断钱塘: 意指山脉的尽头,钱塘江的开阔。
- 波遥申浦: 描绘江水波光粼粼,远望申浦的景象。
- 襆被出武林门: 形象地描绘出轻薄的披风在武林门外飘动。
- 犯寒孤棹: 形容在寒冷的水边独自划船。
- 有酒懒携尊: 表达对酒的懒惰态度,反映内心的孤寂。
- 蓦地归心似箭: 突然涌起的归乡思绪如箭般急促。
- 停桡处无多灯火: 停船的地方,周围灯火稀少。
- 寂寞傍荒村: 寂静的环境旁边是荒凉的村庄。
- 销魂: 情绪的失落与迷惘。
- 寒衣漫理,裙带轻分: 寒风中衣物飘动,似乎在表达内心的柔情。
- 杳题帕: 远方的题词,字迹模糊,难以看清。
- 迢迢一字温存: 在远方的字句中,依然有温暖的情感。
- 轻舟一叶: 轻舟在水面上,如同一片叶子。
- 水面只载书痕: 水面上只留下书写的痕迹,象征着过去的回忆。
- 前途水驿,还耐几黄昏: 对未来的思考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修辞手法:
- 比喻: “轻舟一叶”比喻轻盈的舟船,彰显孤独与脆弱。
- 拟人: “归心似箭”赋予心情以动作,表现归乡的迫切。
- 对仗: 如“寒衣漫理,裙带轻分”,增加了词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本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表达了孤独、思乡的情感。尽管身处美丽的自然中,内心却因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而感到凄凉,体现了清代文人对人生与自然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山与水: 自然景物的象征,代表了辽阔、孤独的环境。
- 灯火与村庄: 代表人际关系的隔离与孤独感。
- 酒: 象征着逃避现实的手段,体现内心的矛盾。
- 书痕: 代表过往经历的痕迹,承载着对过去的追忆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山断钱塘”中的“山”指的是哪个地方? A. 钱塘江
B. 武林门
C. 申浦
答案: A -
词中“有酒懒携尊”的意思是:
A. 不想喝酒
B. 想要喝酒
C. 酒在手中
答案: A -
“销魂”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迷惘
C. 愤怒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也描绘了孤独与思乡的情感。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体现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诗词对比:
- 《红楼梦》中的诗词: 常常融入思乡与感伤的主题,与《满庭芳》有相似之处。
- 李清照的词: 她的词中也常有对故乡的思念与个人情感的描写,形成鲜明的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集》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