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游天竺寺》

时间: 2025-01-11 14:01:19

缘湖始欣往,遐览历幽寻。

山到不容路,云藏犹有林。

阶前寒涧落,榻下白云深。

积雪千峰里,寥然空世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缘湖始欣往,遐览历幽寻。
山到不容路,云藏犹有林。
阶前寒涧落,榻下白云深。
积雪千峰里,寥然空世心。

白话文翻译:

在湖边开始欣然前往,远处的景色幽静而迷人。
山峦陡峭,路途无法通行,云雾缭绕,仍有树林隐藏其间。
台阶前寒冷的溪水流淌,榻下白云深邃而无尽。
千峰之中积雪覆盖,心中感到空灵而寂寞。

注释:

  • :沿着,顺着。
  • 欣往:愉快地前往。
  • 遐览:远远地观赏。
  • 幽寻:幽静而寻觅。
  • 不容路:不可通行的道路。
  • 云藏:云雾覆盖。
  • 寒涧:寒冷的溪水。
  • 榻下:坐卧的地方。
  • 寥然:稀少而空荡。
  • 世心:世俗的心态。

典故解析:

诗中提及的“寒涧”和“白云”虽然并无特定的典故,但体现了中国传统诗歌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和哲理思考,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施渐,明代诗人,生于明中期,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施渐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观,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冬日游天竺寺》写于寒冬时节,诗人通过游览天竺寺的经历,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内心的沉静和思索。

诗歌鉴赏:

《冬日游天竺寺》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展现了施渐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的哲思。诗的开头“缘湖始欣往”即以“湖”引入,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仿佛置身于幽静的自然中。接下来的“遐览历幽寻”则表现了诗人在游览过程中对美景的细致观察和内心的愉悦。

“山到不容路,云藏犹有林”一句,描绘了险峻山势和云雾缭绕的景象,空间的压迫感与自然的神秘感交织在一起,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向往。而“阶前寒涧落,榻下白云深”则带有一种宁静的孤寂,诗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安宁。

最后一句“积雪千峰里,寥然空世心”,通过雪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心中空灵的感受,仿佛在喧嚣的世俗中找到了片刻的宁静。这首诗不仅是对冬日风光的赞美,更是对心灵的探寻与自我反思的表现,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缘湖始欣往:诗人沿着湖边出发,心中充满喜悦。
  2. 遐览历幽寻:远远地观赏,幽静之处尽情探寻。
  3. 山到不容路:山势险峻,无法继续前行。
  4. 云藏犹有林:云雾遮掩,隐约可见树林。
  5. 阶前寒涧落:台阶前寒冷的溪水奔流而下。
  6. 榻下白云深:坐卧的地方,白云深邃而幽远。
  7. 积雪千峰里:千山万岭积雪覆盖,景色壮丽。
  8. 寥然空世心:心中感到空灵,淡泊世俗的心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比作心灵的寄托,形成情感共鸣。
  • 对仗:如“寒涧落,白云深”,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以冬日的游览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表达了对世俗繁华的淡泊与超然。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宁静与悠闲。
  2. :代表险峻与高远,象征人生的挑战。
  3. :隐喻神秘与虚幻。
  4. :象征流动与变化,反映时间的无常。
  5. :代表纯洁与宁静,体现心灵的空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在哪个季节游览天竺寺?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2. 诗中提到的“寒涧”指的是什么?

    • A. 温暖的溪水
    • B. 寒冷的溪水
    • C. 干涸的河流
    • D. 波涛汹涌的海洋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兴奋
    • B. 空灵
    • C. 悲伤
    • D. 愤怒

答案:

  1. D. 冬天
  2. B. 寒冷的溪水
  3. B. 空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终南山》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 施渐与王维:两者均描写山水,施渐的细腻与王维的雄浑形成对比,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施渐注重内心的平和,而王维则更倾向于表达对自然的壮阔感受。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