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杂咏 采香径(在香山之旁)》

时间: 2025-01-11 06:09:46

晨妆出采芳,零露湿罗裳。

种徙山中品,熏传海外方。

抱筐归蕙径,焚鼎荐兰堂。

未足娱君寝,西施体自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姑苏杂咏 采香径(在香山之旁) 作者:高启 〔明代〕

晨妆出采芳,零露湿罗裳。 种徙山中品,熏传海外方。 抱筐归蕙径,焚鼎荐兰堂。 未足娱君寝,西施体自香。

白话文翻译:

清晨打扮好去采集芳香,露水滴湿了丝绸衣裳。 香料从山中移植而来,香气传遍了海外各地。 抱着装满香草的筐子回到蕙草小径,点燃香炉在兰花装饰的厅堂中。 这些香气还不足以让你安眠,因为西施的身体本身就散发着香气。

注释:

  • 晨妆:清晨的打扮。
  • 采芳:采集香草或香料。
  • 零露:滴落的露水。
  • 罗裳:丝绸制成的衣裳。
  • 种徙:移植。
  • 熏传:香气传播。
  • 抱筐:抱着装有物品的筐子。
  • 蕙径:蕙草丛生的小径。
  • 焚鼎:点燃香炉。
  • 荐兰堂:在装饰有兰花的厅堂中进献。
  • 未足:不足以。
  • 娱君寝:使你安眠。
  • 西施:古代著名的美女,此处指美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青丘子,明代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为“吴中四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姑苏杂咏 采香径》描绘了清晨采集香料的情景,通过对香气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美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当时社会相对稳定,文化艺术得到发展。高启通过对采香径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生活美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精致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清晨采集香料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美的敏感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中“晨妆出采芳,零露湿罗裳”描绘了清晨的清新和采集香料的情景,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种徙山中品,熏传海外方”则展现了香料的珍贵和香气的广泛传播,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未足娱君寝,西施体自香”则巧妙地将香气与美女西施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美的极致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晨妆出采芳,零露湿罗裳”:清晨打扮好去采集芳香,露水滴湿了丝绸衣裳。这里描绘了清晨的清新和采集香料的情景,通过“零露湿罗裳”表达了清晨的湿润和采集时的细致。
  2. “种徙山中品,熏传海外方”:香料从山中移植而来,香气传遍了海外各地。这里展现了香料的珍贵和香气的广泛传播,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抱筐归蕙径,焚鼎荐兰堂”:抱着装满香草的筐子回到蕙草小径,点燃香炉在兰花装饰的厅堂中。这里描绘了采集后的归途和香气的使用,通过“蕙径”和“兰堂”表达了诗人对精致生活的追求。
  4. “未足娱君寝,西施体自香”:这些香气还不足以让你安眠,因为西施的身体本身就散发着香气。这里巧妙地将香气与美女西施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美的极致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零露湿罗裳”中的“零露”比喻清晨的露水,给人一种清新湿润的感觉。
  • 拟人:“熏传海外方”中的“熏传”拟人化地表达了香气的广泛传播。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晨妆出采芳”与“零露湿罗裳”,“种徙山中品”与“熏传海外方”,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美的追求和对精致生活的向往。通过对清晨采集香料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和生活美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精致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晨妆、采芳、零露、罗裳、种徙、熏传、抱筐、蕙径、焚鼎、兰堂、西施。
  • 详细解释: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意境,通过清晨的清新、采集的细致、香气的珍贵和广泛传播、精致的生活环境以及美女西施的香气,表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精致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零露湿罗裳”描绘了什么情景? A. 清晨的清新 B. 采集香料的情景 C. 露水滴湿了丝绸衣裳 D. 香气的广泛传播 答案:C

  2. 诗中“种徙山中品,熏传海外方”表达了什么? A. 香料的珍贵 B. 香气的广泛传播 C. 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D. 以上都是 答案:D

  3. 诗中“未足娱君寝,西施体自香”中的“西施”指的是什么? A. 古代著名的美女 B. 一种香料 C. 一种植物 D. 一种香气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杨基的《天平山中》:描绘了天平山的自然景色,与高启的这首诗有相似的自然描写风格。
  • 张羽的《静夜思》:表达了诗人对夜晚的宁静和自然美的感受,与高启的这首诗有相似的情感基调。

诗词对比:

  • 高启的《姑苏杂咏 采香径》与杨基的《天平山中》: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高启的诗更注重对美的追求和对精致生活的向往,而杨基的诗则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

参考资料: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高启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高启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明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明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高启诗歌的创作背景和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