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赠舞姬)》

时间: 2025-01-22 18:29:09

当时学舞钧天部。

惊鸿吹下江湖去。

家住百花桥。

何郎偏与娇。

杏梁尘拂面。

牙板闻莺燕。

劝客玉梨花。

月侵钗燕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菩萨蛮(赠舞姬)
作者:毛滂(宋代)

当时学舞钧天部。
惊鸿吹下江湖去。
家住百花桥。
何郎偏与娇。
杏梁尘拂面。
牙板闻莺燕。
劝客玉梨花。
月侵钗燕斜。

白话文翻译:

在那个时候学习舞蹈的都是天上星宿,
惊鸿般的舞姿飘荡江湖之间。
她家住在百花桥旁,
那位公子偏偏与她亲昵。
杏树的枝条轻轻拂过她的脸庞,
牙板上传来了黄莺和燕子的鸣叫。
她劝客人品尝那玉梨花,
月光洒在她的发簪上,显得有些斜歪。

注释:

  • 钧天部:古代传说中的天神,象征着高雅的舞蹈技艺。
  • 惊鸿:形容舞姬的舞姿轻盈飘逸,如同惊飞的鸿雁。
  • 百花桥:可能指的是繁花似锦的地方,寓意美丽的环境。
  • 何郎:指诗中舞姬的爱人。
  • 杏梁:指杏树的枝条,给人以春天、温暖的感觉。
  • 牙板:指一种乐器,伴随着鸟鸣声,增添了生动的气氛。
  • 玉梨花:比喻美丽的花朵,象征着柔情和美好。
  • 月侵钗燕斜:月光洒在头饰上,显得斜斜的,给人一种柔和的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毛滂,字子华,号澹庵,南宋诗人,擅长词作,风格细腻,情感丰富。他的作品常常展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情感的深刻体悟。

创作背景:这首《菩萨蛮》是在南宋时期创作的,正值社会文化繁荣,文人雅士之间的交流频繁。舞姬作为当时社会中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常常成为文人笔下的题材,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渴望。

诗歌鉴赏:

《菩萨蛮(赠舞姬)》以其优美的意境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舞蹈之美与人情之美的交融。诗的开头提到“学舞钧天部”,便引入了舞蹈这一主题,舞蹈不仅是技艺,更是情感的表达。接着用“惊鸿”形象比喻舞姬的舞姿,生动地描绘出她轻盈灵动的形象,仿佛她是在江湖之间自由翱翔的仙子,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在描写舞姬的生活环境时,诗中提到“家住百花桥”,不仅展示了她生活的美好环境,也暗示了她的美丽和娇嫩。接着“何郎偏与娇”一句,透出一种温柔的爱情气息,仿佛在说这位舞姬的心中有一个心仪的爱人,彼此间的情感细腻而深厚。

“杏梁尘拂面”和“牙板闻莺燕”的描写,则通过自然景物与声音,营造出一种生动的氛围,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活气息与自然美感。最后两句“劝客玉梨花”和“月侵钗燕斜”,在月光的映照下,舞姬的美丽更显得动人,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令人陶醉。

整首诗通过对舞姬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她的舞姿之美和情感的深邃,表现了人们对艺术和爱情的向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当时学舞钧天部。” - 介绍舞蹈的背景,暗示舞者的高雅。
  2. “惊鸿吹下江湖去。” - 形象地描绘出舞姬的舞姿轻盈,如鸿雁飞翔。
  3. “家住百花桥。” - 诗人描写舞姬的居住环境,暗示美丽。
  4. “何郎偏与娇。” - 提及舞姬与她爱人之间的感情。
  5. “杏梁尘拂面。” - 自然景物的描写,增添了生活气息。
  6. “牙板闻莺燕。” - 描述伴随舞蹈的音乐,使人感到生动。
  7. “劝客玉梨花。” - 舞姬向客人推荐美好事物,体现她的热情。
  8. “月侵钗燕斜。” - 月光的照耀下,舞姬显得更加动人。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惊鸿”比喻舞姿,增强了形象感。
  • 拟人:用“月侵”赋予自然以人的动作,使景物更生动。
  • 对仗:如“牙板闻莺燕”,“杏梁尘拂面”,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舞姬的优雅舞姿和温柔情感,表达了对美与爱情的向往,展现了人们对艺术和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舞蹈:象征自由与美。
  • 江湖:象征广阔的生活空间。
  • 百花:象征美丽和繁荣。
  • 杏梁:象征春天的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诗中提到的“惊鸿”指的是:

    • A. 一种鸟
    • B. 舞姿
    • C. 一种舞蹈
  2. 填空:诗中提到“家住桥”,这个桥象征着__

  3. 判断:这首诗表现了对舞姬生活的羡慕。对还是错?

答案

  1. B
  2. 百花,美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描写女性情感与生活之美。
  • 苏轼《水调歌头》:关于人情与自然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毛滂与李清照:两位诗人在描写女性情感上各有侧重,毛滂更注重舞蹈的优雅,而李清照则更多描绘情感的细腻和内心的挣扎。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毛滂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