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西园月夜赏花)》
时间: 2025-01-27 04:46: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庭芳(西园月夜赏花)
作者:毛滂 〔宋代〕
马络青丝,障开红锦,小晴初断香尘。
芳醪满载,持烛有佳人。
飞盖西园午夜,花梢冷云月胧明。
折还惜,留花伴月,占定可怜春。
佳人。争插帽,已残芳树,犹缀余英。
任红辞香散,蝶恨蜂瞋。
醉也和春戴去,深院落初馥炉熏。
玉台畔,未教卸了,留映晚妆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月夜的西园,作者和佳人一起赏花。马车的青丝绳索和红色的锦绣帷帐交织在一起,小雨刚停,空气中弥漫着香气。酒杯满载,手中点着蜡烛的佳人显得格外动人。在午夜的西园,花梢上映着冷冷的云和朦胧的月光。作者心中留恋,不愿折花去,只想在月下与花相伴,珍惜这可怜的春光。佳人争着插上花帽,芳树已经凋零,却依然残留着花瓣。任由红花香散去,蝴蝶与蜜蜂都在惋惜。即使醉酒,也想带着春天的气息离去,深院落中初生的香气如炉火般温暖。玉台旁,未曾卸妆,依然映照着晚妆的新鲜。
注释
- 马络青丝:马车的青色绳索。
- 障开红锦:遮挡住的红色锦缎,形容华丽的场景。
- 芳醪:指美酒,形容酒香浓郁。
- 佳人:指美丽的女子。
- 飞盖:指车盖,形容华丽的装饰。
- 花梢冷云:花的顶端与冷冷的云相映衬。
- 可怜春:对春天的珍惜与怜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毛滂,字子升,号青莲,宋代词人,以词风清丽著称。他的词作多描写自然、抒发情感,常有细腻的观察与独特的视角。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宋代,正值南宋时期,社会经济相对繁荣,文人雅士多聚于园林,吟咏作乐。借助月夜赏花的场景,表达了对春天的珍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满庭芳(西园月夜赏花)》是一首典型的宋词,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词中以细腻的描写、优美的意境,将月夜下的西园花景与与佳人的愉悦心情融为一体。开篇通过“马络青丝,障开红锦”的描写,展示了一个华丽的场景,营造出一种轻快而又柔和的氛围。接着,词人提到“芳醪满载,持烛有佳人”,将饮酒与赏花结合,增添了情趣。
在描绘月夜风光时,词人用“花梢冷云月胧明”展现出一种静谧而梦幻的意境,冷冷的云与明亮的月光交相辉映,令人感受到一份孤独与惆怅。接下来的“折还惜,留花伴月,占定可怜春”则流露出一种留恋与珍惜,对短暂春光的感慨。佳人争插花帽的细节,则让整首词更具生活气息,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
整首词情感真挚,既有对美景的欣赏,也有对青春流逝的惋惜,展现了词人深厚的情感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马络青丝,障开红锦:描绘马车的情景,增添了一种富贵的气氛。
- 小晴初断香尘:小雨停后,香气依旧,表现了春天的生机。
- 芳醪满载,持烛有佳人:在美酒和佳人映衬下,情景愈发美好。
- 飞盖西园午夜:夜晚的西园,显得神秘而宁静。
- 花梢冷云月胧明:月光洒在花上,营造出一种恬静的美感。
- 折还惜,留花伴月:对花的留恋,映射出对春光的珍惜。
- 佳人。争插帽:佳人的活泼,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
- 任红辞香散,蝶恨蜂瞋:自然界的生命与情感,互相呼应。
- 醉也和春戴去:醉酒中带走春天的气息,寓意对生活的热爱。
- 玉台畔,未教卸了:佳人未卸妆,依然美丽动人。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芳醪”比喻美酒,营造出浓郁的情感氛围。
- 拟人:蝶恨蜂瞋,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对仗:如“折还惜,留花伴月”,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围绕春天的美好与短暂,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珍惜,以及对青春流逝的感慨。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流露,展现了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马络青丝:象征着华丽与尊贵。
- 佳人:象征着青春与美丽。
- 月光:象征着宁静与思念。
- 花与酒:象征着生命的芬芳与快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词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毛滂
- C) 苏轼
- D) 杜甫
-
词中提到的“佳人”主要象征什么?
- A) 春天
- B) 美丽与青春
- C) 财富
- D) 自然
-
诗中“花梢冷云月胧明”表达了怎样的意境?
- A) 热闹
- B) 宁静
- C) 伤感
- D) 明亮
答案
- B) 毛滂
- B) 美丽与青春
- B) 宁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同样描写思念与春天的美好。
-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词对比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与《满庭芳》同样描绘春天与美人的情景,但辛弃疾的作品更具豪情与愤慨,而毛滂则更为细腻、柔和。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