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炊妇词》
时间: 2025-02-04 17:18: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蝶恋花 炊妇词
作者: 龙榆生 〔近代〕
灶下勤炊情未已。
几个婆婆,教我如何是。
骋力高衢怜病骥。
夹生香饭难成味。
食性初谙深自愧。
双鬓飞蓬,膏沐谁当理。
太母含饴侬倍喜。
嘘寒问暖关心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勤劳的炊妇在厨房忙碌的情景。尽管我仍在努力学习如何做饭,几个年长的妇女却耐心地教导我。虽然我在高大的街道上奔忙,却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足而自感羞愧,做出的饭菜常常夹生,难以入味。
我刚开始了解饮食的道理,内心感到惭愧。双鬓已然花白,谁来为我梳理打理呢?可是太母(祖母)含着糖果,见到我倍感欢喜,时常关心我的冷暖。
注释
- 炊:指做饭、烹调。
- 骋力:施展力量。
- 高衢:指街道或大道。
- 夹生:指米饭未煮熟,口感不佳。
- 双鬓飞蓬:形容两鬓已白,头发零乱。
- 太母:祖母,表示尊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龙榆生(1882-1944),字子华,江苏无锡人,近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生活中的细腻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龙榆生早期的创作阶段,正值社会变革时期,诗人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家庭生活中的温馨场景以及对传统女性角色的思考。
诗歌鉴赏
《蝶恋花 炊妇词》通过炊妇的日常生活,展现了家庭情感的温暖与细腻。诗中,炊妇在厨房的忙碌不仅是对家庭的贡献,更是她对生活的热爱与责任的体现。面对传统的家庭角色,诗人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出女性在家庭中的辛勤与付出。
同时,诗中的“几个婆婆”象征着传承和关爱,体现了女性之间的互助与友谊。诗中对食物的描写不仅是对烹饪艺术的追求,也是对生活质量的向往。
整首诗在描绘生活细节的同时,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双鬓飞蓬暗示着岁月的无情,然而太母的关怀又为诗歌增添了一抹温暖。此诗不仅是一幅生活画卷,更是对家庭和睦、亲情深厚的深刻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灶下勤炊情未已”:描写炊妇依旧在厨房辛勤劳动,体现她的责任感。
- “几个婆婆,教我如何是”:体现传统女性之间的传承与关爱。
- “骋力高衢怜病骥”:比喻诗人虽有心却力不从心,暗示生活的艰辛。
- “夹生香饭难成味”:表达对烹饪技能不足的自愧与无奈。
- “食性初谙深自愧”:刚开始理解饮食文化,感到无比羞愧。
- “双鬓飞蓬,膏沐谁当理”:感叹岁月流逝,生活琐事繁杂。
- “太母含饴侬倍喜”:祖母的关心与爱护让人倍感温馨。
- “嘘寒问暖关心事”:体现了家庭温暖与亲情的关怀。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增强了情感的表达。比如“双鬓飞蓬”形象地描绘了年华流逝的无奈。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炊妇的生活细节,表现了家庭角色的责任与温情,展现了家庭生活中细腻的情感与传统文化的传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炊妇:象征家庭的支柱,代表女性的劳动与奉献。
- 婆婆:象征着经验与传承,体现女性之间的友情与支持。
- 太母:象征着家庭温暖与长辈的关爱。
- 食物:象征生活的滋味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灶下勤炊情未已”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烹饪的热爱
b) 对家庭的责任
c) 对生活的无奈 -
“双鬓飞蓬”是用来形容什么? a) 年轻
b) 年老与岁月流逝
c) 美丽 -
“几个婆婆,教我如何是”体现了哪种情感? a) 竞争
b) 关心与传承
c) 无奈
答案:
- b) 对家庭的责任
- b) 年老与岁月流逝
- b) 关心与传承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描写,反映家庭生活与女性角色。
- 李清照的词作,关注女性的情感与生活。
诗词对比:
- 与宋代李清照的《如梦令》对比,探讨同样的女性情感与生活琐事,李清照更为细腻,龙榆生则更为朴实。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龙榆生诗文选》
- 《中国近现代诗词史》
- 《李清照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