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触涂是碍》

时间: 2025-01-11 14:31:47

触涂是碍。

一任浮沈何必改。

有个人人。

自说居尘不染尘。

谩夸千手。

千物执持都是有。

气候融怡。

还取青天白日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减字木兰花·触涂是碍
作者: 李之仪 〔宋代〕

触涂是碍。一任浮沈何必改。
有个人人。自说居尘不染尘。
谩夸千手。千物执持都是有。
气候融怡。还取青天白日时。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触碰烦恼是障碍,随它浮沉又何必改变呢?
有些人自以为是,口口声声说自己不沾尘世的污垢。
只是空谈千种手法,万物的执持都在于此。
气候融洽舒适,何必再去追求那青天白日的时光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触涂:指触碰到烦恼或困扰。
  • 浮沈:比喻人生的起伏变化。
  • :指世俗的事务或烦恼。
  • 谩夸:空口夸口。
  • 执持:握持,掌握。
  • 气候融怡:指气候和谐舒适。
  • 青天白日:象征明亮美好的时光。

典故解析:
本诗未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反映了宋代士人的生活态度与哲学思考,对内心平静的追求与对浮华的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之仪,字惟忠,号白云,南宋时期的词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词作多描写自然风光与人情世态,体现了文人对于生活的独特见解。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士人阶层对个人情感和社会责任的重新思考。诗人通过对生活的观察,表达了对物欲和名利的超脱,寻求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学思想。开头的“触涂是碍”,点明了生活中的烦恼是人心所造成的障碍。诗人似乎在劝诫读者,要以一种超然的态度面对生活的各种变化,而非随波逐流、轻易改变自己的初衷。

接下来的“有个人人,自说居尘不染尘”,则揭示了社会中那些自以为是、妄自菲薄的人。他们虽然处于世俗中,却自我标榜与世无争,实际上不过是一种讽刺。接着,诗人提及“千手”、 “千物”,强调万事万物都是相互关联的,表面上的超脱并不能真正摆脱世俗的牵绊。

最后一句“气候融怡,还取青天白日时”,则是对理想状态的追求,诗人希望在和谐的环境中,寻找到内心的宁静与清明。整首诗在表达对浮华的反思、对内心宁静的渴望中,透出一种洒脱与淡然的气息,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触涂是碍”:指出困扰人的烦恼。
  • “一任浮沈何必改”:面对变化,选择不去强求,顺其自然。
  • “有个人人,自说居尘不染尘”:讽刺那些自以为是的人。
  • “谩夸千手,千物执持都是有”:强调表面的修行与内在的执着。
  • “气候融怡,还取青天白日时”:追求内心宁静的境界。

修辞手法:

  • 对照:通过对比自我标榜与现实的矛盾,增强讽刺效果。
  • 比喻:用“千手”暗喻各种生活选择与困扰。
  • 反问:反映出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浮华世俗的超脱与内心宁静的渴望,表达了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触涂:象征烦恼与障碍。
  • 千手:象征多种选择与手法。
  • 青天白日:象征理想与清明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触涂”代表什么?
    A. 生活的美好
    B. 生活的烦恼
    C. 生活的追求
    答案:B

  2. “一任浮沈何必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A. 随波逐流
    B. 坚持不变
    C. 顺其自然
    答案:C

  3. 诗中提到的“青天白日”,主要象征什么?
    A. 生活的繁华
    B. 理想的宁静
    C. 纷扰的世俗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李之仪的《减字木兰花》和苏轼的《水调歌头》均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但李之仪更为沉静,强调内心的宁静,而苏轼则更为豪放,表达对人生的豁达与洒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李之仪诗词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