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知县归天台》

时间: 2025-01-27 04:12:27

自是中朝柱石材,西风尘土暗蒿莱。

河阳县里花初放,彭泽门前柳未栽。

准拟鸣珂来凤沼,徘徊抱玉下鸟台。

明朝琴鹤归何处,三迳故园多绿苔。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是中朝柱石材,西风尘土暗蒿莱。
河阳县里花初放,彭泽门前柳未栽。
准拟鸣珂来凤沼,徘徊抱玉下鸟台。
明朝琴鹤归何处,三迳故园多绿苔。

白话文翻译:

这位朋友自是朝廷的中坚力量,西风吹来,尘土飞扬,满是蒿草。
河阳县的花儿刚刚绽放,而彭泽门前的柳树还未种下。
本打算鸣响珂音,前往凤沼,却徘徊在这抱玉的鸟台。
明天琴音和鹤声又将归向何方,三迳的故园已满是绿苔。

注释:

  • 中朝:指的是当朝,现任的朝廷。
  • 柱石材:比喻支撑国家的栋梁之材。
  • 西风:象征秋天或凶恶的环境。
  • 蒿莱:野草,象征荒凉。
  • 花初放:花刚刚开放,象征新的开始。
  • 彭泽:指的是彭泽湖,因李白《庐山谣》中提到而闻名。
  • 鸣珂:古代的一种乐器,象征音乐与雅致的生活。
  • 凤沼:传说中的美好地方。
  • 抱玉:形容珍贵的事物或人。
  • 琴鹤:象征高雅的生活。
  • 三迳:故乡的地方。

典故解析:

“凤沼”与“鸣珂”均出自古典文学,象征着理想的归宿和高雅的品味。李白的《庐山谣》及其对彭泽的描绘,进一步加强了这种文化背景的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允平,宋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诗作常表现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故乡的眷恋。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送别赵知县归天台,借助自然景物抒发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故园的回忆,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友谊的珍惜。

诗歌鉴赏:

《送赵知县归天台》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诗人在送别朋友时,借助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复杂情感。开头以“自是中朝柱石材”点出赵知县的重要性,彰显对其的敬仰与珍惜。接着提到西风与尘土,暗示了社会的动荡与人生的不易。这种自然的描写与人事的联系,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

“河阳县里花初放,彭泽门前柳未栽”,这里的花与柳,象征着生命的希望与新生,同时也隐喻着时间的流逝与变迁。诗人通过这些意象,传达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明朝琴鹤归何处,三迳故园多绿苔”,将诗歌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不舍。绿苔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友人的归去让人感到孤独与失落。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友人的送别之情,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使人产生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自是中朝柱石材:表明赵知县在朝廷中是个重要的人物。
    2. 西风尘土暗蒿莱:西风带来的尘土暗示着困扰,蒿草的生长象征着荒凉的环境。
    3. 河阳县里花初放:描绘春天的气息,暗示着新的开始。
    4. 彭泽门前柳未栽:展现了生活中的未完成和遗憾。
    5. 准拟鸣珂来凤沼: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6. 徘徊抱玉下鸟台:表现出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7. 明朝琴鹤归何处:思考未来的方向与归宿。
    8. 三迳故园多绿苔:深切的故乡情结与时间的无情。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知县比作“柱石”,强调其重要性。
    • 对仗:如“花初放”与“柳未栽”,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送别展开,表达了对友人的珍惜、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 中朝:象征着权力与责任。
  • 西风:代表着变迁与动荡。
  • 花与柳:象征生命的希望与遗憾。
  • 琴鹤:代表高雅生活的追求。
  • 绿苔: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故乡的沉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赵知县的角色是什么?
    A. 农民
    B. 官员
    C. 商人
    D. 文人

  2. 诗中“河阳县里花初放”中的“花”象征什么?
    A. 生命的希望
    B. 失落的青春
    C. 友谊的结束
    D. 商业的繁荣

  3.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送别与思念
    B. 生活的繁荣
    C. 自然的美丽
    D. 个人的奋斗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赠花卿》
  • 李白《赠友人》

诗词对比

  • 《赠花卿》:同样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但更强调个人情感。
  • 《赠友人》:以更为直接的方式表现离别的痛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