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傍堠(以下四篇并元和十四年出为潮州作)》

时间: 2025-01-25 18:19:46

堆堆路傍堠,一双复一只。

迎我出秦关,送我入楚泽。

千以高山遮,万以远水隔。

吾君勤听治,照与日月敌。

臣愚幸可哀,臣罪庶可释。

何当迎送归,缘路高历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堆堆路傍堠,一双复一只。
迎我出秦关,送我入楚泽。
千以高山遮,万以远水隔。
吾君勤听治,照与日月敌。
臣愚幸可哀,臣罪庶可释。
何当迎送归,缘路高历历。

白话文翻译:

路边堆满了石堠,一双又一只。
它们迎着我走出秦关,送我入楚泽。
千山万水将我遮挡隔离,
我的君主勤于治理,光辉与日月抗衡。
我这愚臣幸而可怜,罪过或可宽恕。
何时才能迎接我归来,沿着这条高路历历在目。

注释:

  • 路傍堠:指路边的石堠,古代用作路边的石材。
  • 秦关:指秦朝所设的关口,象征出发地。
  • 楚泽:指楚国的水域,象征到达地。
  • 千以高山遮,万以远水隔:形容路途遥远,旅途艰难。
  • 吾君勤听治:指君主对国家事务的关注和治理。
  • 臣愚幸可哀:表示对自己身世的感慨与自嘲。

典故解析:

  • 秦关与楚泽:秦国与楚国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国家,提及二者反映了诗人对出发与归宿的渴望。
  • 日月敌:比喻君主的治国能力,与自然的光明相提并论,彰显出君主的伟大与努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主张文辞简练、内容充实,提倡古文的复兴。

创作背景:

《路傍堠》创作于韩愈的潮州任职期间,反映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君主的忠诚。诗中流露出对政治理想的追求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旅途中遇见路傍石堠的情景,既是旅途的写照,也是韩愈对自身命运的深刻思考。开头的“堆堆路傍堠”营造出一种生动的视觉感受,仿佛路旁的石堠在静静守望着过客。诗中暗含着对故土的怀念与归属感,而秦关和楚泽的提及则将这种情感放大,表现出一种对历史的追溯。

诗人在面对千山万水的阻隔时,不禁感慨道“吾君勤听治”,体现出他对君主治国理政的赞誉,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臣子的谦卑与自责。最后的“何当迎送归,缘路高历历”表达出他对归乡的期盼与渴望,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情感,展现了韩愈对家国情怀的执着追求,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堆堆路傍堠:描绘路边的石堠,生动形象。
  2. 一双复一只:强调数量,暗示孤独与陪伴。
  3. 迎我出秦关,送我入楚泽:表明旅途的开始与结束。
  4. 千以高山遮,万以远水隔:表达旅途的艰难与遥远。
  5. 吾君勤听治:赞美君主的治国之道。
  6. 照与日月敌:比喻君主的光辉与日月并肩。
  7. 臣愚幸可哀:自嘲,表达对自己命运的感慨。
  8. 臣罪庶可释:期望宽恕自己的过错。
  9. 何当迎送归:强烈的归乡愿望,情感深切。
  10. 缘路高历历:清晰的归途,象征着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照与日月敌”,形象地表达君主的光辉。
  • 对仗:如“迎我出秦关,送我入楚泽”,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韩愈对故乡的思念、对君主治国的赞美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思考。通过描绘旅途中的景象,诗人表达了对归乡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情感真挚而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路傍堠:象征孤独的伴随者。
  • 秦关楚泽:象征出发与归宿。
  • 高山远水:象征旅途的艰难与阻隔。
  • 日月:象征光辉与理想。

这些意象结合在一起,构成了韩愈对人生、政治与归属的深刻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路傍堠”指的是什么? A. 小路
    B. 石堠
    C. 树丛
    D. 河流

  2. 诗中提到的“秦关”象征什么? A. 归宿
    B. 出发地
    C. 障碍
    D. 旅途

  3. “吾君勤听治”反映了诗人对君主的态度是? A. 批评
    B. 赞美
    C. 无所谓
    D. 反感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壮丽山河的赞美。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展现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诗词对比:

  • 韩愈的《路傍堠》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均涉及归乡与旅途的主题,但韩愈更多表达了对政治理想的思考,而王之涣侧重于自然景观的描绘与人生哲理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韩愈诗文选》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