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道士》
时间: 2025-01-11 07:46:16意思解释
送张道士
作者:韩愈 〔唐代〕
原文展示
大匠无弃材,寻尺各有施。
况当营都邑,杞梓用不疑。
张侯嵩高来,面有熊豹姿。
开口论利害,剑锋白差差。
恨无一尺捶,为国苔羌夷。
诣阙三上书,臣非黄冠师。
臣有胆与气,不忍死茅茨。
又不媚笑语,不能伴儿嬉。
乃著道士服,众人莫臣知。
臣有平贼策,狂童不难治。
其言简且要,陛下幸听之。
天空日月高,下照理不遗。
或是章奏繁,裁择未及斯。
宁当不俟报,归袖风披披。
答我事不尔,吾亲属吾思。
昨宵梦倚门,手取连环持。
今日有书至,又言归何时。
霜天熟柿栗,收拾不可迟。
岭北梁可构,寒鱼下清伊。
既非公家用,且复还其私。
从容进退间,无一不合宜。
时有利不利,虽贤欲奚为。
但当励前操,富贵非公谁。
白话文翻译
大工匠不会舍弃任何材料,每根木材都有其用处。何况是在建筑城市的时候,杞树和梓树的用途更是毋庸置疑。张侯从高处而来,身姿如同熊豹。开口谈论利害,言语如同白刃锋利。我恨自己没有一尺的锤子,为国效力打击敌人。三次上书朝廷,我不是黄冠的道士。
我有胆略和气魄,不忍心在茅屋中死去。而又不愿迎合谄媚的笑语,不能陪伴儿女嬉戏。于是穿上道士的衣服,众人都不知道我是真正的臣子。我有平贼的计策,狂妄的孩子并不难对付。
我的言辞简明扼要,陛下请您听听。天空中的日月高悬,光照普照,理不遗一。或许是奏章繁多,裁择未能及时。宁可不求回报,归隐于袖中飘逸。
若是我的事不成,我思念亲属。昨夜梦中倚着门,手中握着连环。今天有书到了,又说何时归来。霜天的熟柿和栗子,收拾不可迟滞。岭北的木梁可以建造,寒冷的鱼在清水中游下。既然不是公家的事务,且还给自己。
从容进退之间,处处都合宜。时有利与不利,纵然贤者也无能为力。只要努力前行,富贵又是谁的公家呢?
注释
- 大匠:指技艺高超的工匠。
- 杞梓:古代常用的木材,杞木和梓木。
- 张侯:指张道士,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同事。
- 黄冠师:道士的称谓,指那些专心修道的人。
- 平贼策:指治理盗贼的策略。
- 霜天熟柿栗:指秋天的果实,寓意时机已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韩愈(768年-824年),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素以雄辩和深邃的思想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韩愈担任朝廷官职期间,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反映出他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诗歌鉴赏
《送张道士》是一首充满理想与抱负的诗,韩愈通过对自身遭遇和张道士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注。诗中开篇即可见“大匠无弃材”,暗示人才的多样性与重要性,接着引出张道士的形象,其“面有熊豹姿”不仅描绘了道士的外貌,还暗示其气势和非凡的能力。这种形象与后文提到的“臣有胆与气”形成呼应,展示了韩愈渴望为国尽力的决心。
诗中反复提到的“平贼策”及“丈人”身份的隐晦,表明韩愈对国家治理的关注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尽管他身着道士服,众人不识,但内心的抱负与理想始终未曾改变。最后,诗句“但当励前操,富贵非公谁”更是强调了应当努力追求理想,富贵与否并不在乎他人,而在于自身的奋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大匠无弃材:强调每个人才都有其独特的价值。
- 张侯嵩高来:指张道士的到来,象征希望。
- 开口论利害:指其言辞有力,能够讨论国家事务。
- 恨无一尺捶:表达了对力量不足的无奈。
- 臣有平贼策:表明自己有治理之策,希望被采纳。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熊豹姿”比喻张道士的威猛。
- 对仗:如“宁当不俟报,归袖风披披”,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与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强调了人才的价值与理想的坚持。
意象分析
- 熊豹:象征力量与威严。
- 道士服:代表隐逸与理想追求。
- 霜天熟柿栗:象征成熟的时机,暗示行动的重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韩愈在诗中提到的材料是哪些?
A. 杞木和梓木
B. 榉木和松木
C. 柏木和杨木
答案:A -
诗中提到的张侯是怎样的形象?
A. 和蔼可亲
B. 面有熊豹姿
C. 弱不禁风
答案:B -
韩愈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个人理想的放弃
B. 对国家的深切关怀
C. 对朋友的埋怨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勃的《滕王阁序》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滕王阁序》:同样表达了个人理想与社会责任的结合,但更侧重于壮丽的景象和诗人壮志未酬的感慨。
- 韩愈的其他作品:如《秋怀》也展示了他对理想的追求与对时局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韩愈诗文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