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诉衷情
闲中一弄七弦琴。
此曲少知音。
多因淡然无味,
不比郑声淫。
松院静,竹林深。
夜沈沈。
清风拂轸,明月当轩,
谁会幽心。
白话文翻译:
在闲暇时,我弹奏着七弦琴。
这曲子很少有人能懂。
多是因为这音乐淡然无味,
比起郑声的歌舞来得温柔淫荡。
松林中的院子宁静,竹林深邃。
夜色沉沉。
清风轻拂着琴弦,明月照在窗前,
有谁能够理解我这幽幽的心情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七弦琴:古代一种弦乐器,通常指古琴。
- 少知音:很少有人能理解我的音乐。
- 淡然无味:指音乐缺乏情感和吸引力。
- 郑声:指郑国的音乐,古代以淫荡著称,常用来形容声乐的华丽。
- 幽心:指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思绪。
典故解析:
- 郑声:指春秋时期郑国的音乐,以华丽而感性著称,常用作与严肃的古琴音乐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抡,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音乐、自然的深刻理解而闻名。其作品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流露出浓厚的闲适之感。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张抡的闲暇时光,反映了他对音乐的热爱与对人际关系的感慨。诗中表达了对知音难觅的无奈,及对音乐与情感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诉衷情》是张抡在闲暇时所作的一首抒情诗,表现了诗人对音乐和内心情感的深刻体悟。诗中,诗人以弹奏七弦琴为起点,表达了自己音乐的孤独感与对知音的渴望。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弹琴的情景,体现出一种清幽、淡雅的气息;而后半部分则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寂静的氛围,使得诗人的孤独感愈发明显。夜色沉沉,清风拂面,明月当窗,这些意象不仅增添了诗的情景感,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幽深和寂寞。
诗人对郑声的提及,进一步加深了对比,表达了对世俗音乐的鄙夷与对自我内心世界的坚守。他的琴声虽少有人知,却更显得真挚与清新。整首诗在清风明月的衬托下,愈加凸显出一种孤独而又高雅的情怀,令人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人际关系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闲中一弄七弦琴:在闲暇的时光里,我弹奏七弦琴,传达出一种恬淡的生活状态。
- 此曲少知音:这首曲子很少有人能理解,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对知音的渴望。
- 多因淡然无味,不比郑声淫:由于这首曲子缺乏情感,不如郑声那样动人,这里反映了诗人对世俗音乐的轻视。
- 松院静,竹林深:描绘了静谧的环境,增添了诗人的孤独感。
- 夜沈沈:夜色逐渐加深,象征着内心的沉重。
- 清风拂轸,明月当轩:描绘了自然景色;清风与明月的意象,传达出诗人的清新情怀。
- 谁会幽心:最后,诗人发出感叹,真正理解自己内心的人少之又少。
修辞手法:
- 对比:将自己的音乐与郑声作对比,强调自己音乐的孤独和高雅。
- 意象:使用清风、明月等意象,营造出诗的意境,增强情感的表达。
- 拟人:将自然元素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寻的无奈与对音乐的执着,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在自然的映衬下,诗人的孤独情怀愈发显现,传达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七弦琴:象征着诗人对音乐的热爱与追求。
- 松院、竹林:代表自然的宁静与诗人内心的孤独。
- 清风、明月:象征着清新、纯洁的情感与诗人的心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七弦琴”指的是哪种乐器?
A. 古筝
B. 古琴
C. 二胡
D. 笛子 -
诗中提到的“郑声”主要指什么?
A. 诗歌
B. 音乐
C. 画作
D. 舞蹈 -
诗人对自己的音乐感到什么?
A. 自豪
B. 孤独
C. 兴奋
D. 快乐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张抡的《诉衷情》更显得清新脱俗,前者多表现对爱情的思念,而后者则更注重内心的孤独与对音乐的执着。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古琴音乐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