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秋入云山》

时间: 2025-01-10 18:34:39

秋入云山,物情潇洒。

百般景物堪图画。

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

已喜佳辰,更怜清夜。

一轮明月林梢挂。

松醪常与野人期,忘形共说清闲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入云山,物情潇洒。百般景物堪图画。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已喜佳辰,更怜清夜。一轮明月林梢挂。松醪常与野人期,忘形共说清闲话。

白话文翻译:

秋天来临,云山间的景色潇洒迷人,各种景物都如画一般。红枫在碧蓝的云边摇曳,黄花点缀在幽静的岩石下。已经喜欢这美好的时光,更加怜惜那清澈的夜晚。一轮明月高挂在树梢上,松酒常常与山中的人相约,忘却形体,共同畅谈闲适之事。

注释:

  • 潇洒:形容景物的洒脱和自然。
  • 堪图画:意为这些景物可以画成美丽的图画。
  • 丹枫万叶:指红色的枫叶,形容秋天的景色。
  • 黄花千点:指秋天的黄色花朵,点缀在岩石下。
  • 松醪:松酒,一种用松树酿制的酒。
  • 忘形:忘记了形态、身分,形容心境的放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抡,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秋季,表达诗人对秋天山水景色的喜爱,以及与友人闲聊的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正值丰收季节,诗人借景抒情,体现了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踏莎行·秋入云山》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美丽景色和诗人内心的宁静。诗的开头以“秋入云山”点明了季节与地点,接着描绘了秋天的多样景物,生动而形象。尤其是“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笔触灵动,色彩鲜明,营造出一幅秋日的生动画卷。

诗中不仅有对自然美的赞美,更透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中间的“已喜佳辰,更怜清夜”一句,体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在清夜下的思索与感悟。一轮明月悬挂林梢,照亮了诗人的清闲生活,似乎在暗示着一种悠然自得的态度。

最后两句“松醪常与野人期,忘形共说清闲话”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常与山林中的友人相聚,饮酒畅谈,忘却世俗的烦恼,体现了一种理想的隐逸生活。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也传达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令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舒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入云山:直入主题,秋季的到来,暗示着自然的变化。
  2. 物情潇洒:自然的景物展现出洒脱的气息。
  3. 百般景物堪图画:多样的景物如同画作一般,美丽动人。
  4. 丹枫万叶碧云边:描绘红枫与蓝天的景色,色彩对比鲜明。
  5. 黄花千点幽岩下:点缀的黄色花朵,展现秋的细腻。
  6. 已喜佳辰,更怜清夜:表达对美好时光的喜爱与对夜晚的珍惜。
  7. 一轮明月林梢挂:明亮的月亮高挂,渲染出宁静的氛围。
  8. 松醪常与野人期:诗人与友人相约饮酒,体现亲密感。
  9. 忘形共说清闲话:抛开世俗束缚,享受闲适的交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比作画作,增强视觉效果。
  • 对仗:如“已喜佳辰,更怜清夜”,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使其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秋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对生活的珍惜,以及对清闲人生的向往,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惬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着成熟和丰收,寓意着人生的阶段。
  2. 云山:代表自然环境,传递出诗人对自然的亲近感。
  3. 丹枫:象征着热情与生命力,反映出秋的色彩。
  4. 明月:象征着理想与宁静,照亮诗人的内心世界。
  5. 松醪:代表着闲适的生活,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丹枫”指的是什么样的景物?

    • A. 橙色的枫叶
    • B. 红色的枫叶
    • C. 绿色的枫叶
    • D. 白色的枫叶
  2. 填空题:诗人常与____人相约,饮酒畅谈。

  3. 判断题:此诗主要表达了对繁忙生活的向往。(对/错)

答案:

  1.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王维
  • 《秋夕》:杜甫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中杂诗》与张抡的《踏莎行·秋入云山》皆以自然为题材,前者更多描绘山水的空灵,后者则侧重于秋季的多样美丽。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均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