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夜》

时间: 2025-02-04 17:16:45

银烛烧五听漏声,春寒诗思觉凄清。

一庭夜色无人管,分付梨花伴日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银烛烧五听漏声,春寒诗思觉凄清。一庭夜色无人管,分付梨花伴日明。

白话文翻译:

点燃的银烛燃烧着,我听着滴漏的声音,春寒中写诗的心情感到凄凉清冷。整个庭院在夜晚的静谧中无人照看,我让梨花陪伴着明亮的日光。

注释:

  • 银烛:指用银装饰的蜡烛,这里指点燃的蜡烛。
  • 听漏声:指听着滴漏(古代计时器)的声音,表示夜深人静。
  • 春寒:春天的寒冷天气。
  • 诗思:写诗的思绪。
  • 凄清:凄凉清冷。
  • 一庭夜色:整个庭院的夜晚景色。
  • 分付:安排,这里指让梨花陪伴。
  • 梨花:春天的花,象征着美丽和纯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庚是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春寒夜》描绘了春夜的寒冷和诗人的孤独感,通过细腻的意象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春夜,诗人感到孤独和寒冷,通过写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诗中的“银烛”和“漏声”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孤独的夜晚氛围,而“梨花伴日明”则表达了诗人希望有美好事物陪伴的愿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夜的寒冷为背景,通过“银烛”和“漏声”的描绘,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孤独的氛围。诗人的“诗思觉凄清”直接表达了内心的感受,而“一庭夜色无人管”则进一步强化了孤独感。最后,“分付梨花伴日明”用梨花象征美好和纯洁,表达了诗人希望有美好事物陪伴的愿望,同时也增添了一丝希望和温暖的色彩。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银烛烧五听漏声”:诗人点燃银烛,听着滴漏的声音,营造出夜深人静的氛围。
  2. “春寒诗思觉凄清”:春夜的寒冷让诗人的思绪感到凄凉清冷。
  3. “一庭夜色无人管”:整个庭院的夜晚景色无人照看,强调了孤独感。
  4. “分付梨花伴日明”:诗人让梨花陪伴着明亮的日光,表达了希望有美好事物陪伴的愿望。

修辞手法:

  • 拟人:“分付梨花伴日明”中的“分付”赋予了梨花人的行为,增强了诗意的表达。
  • 象征:梨花象征着美丽和纯洁,通过梨花的意象表达了诗人的愿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春夜的孤独和寒冷,以及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通过细腻的意象和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在孤独中的情感和对温暖的渴望。

意象分析:

  • 银烛:象征光明和温暖,但在春寒中显得孤独。
  • 漏声: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夜晚的静谧。
  • 梨花:象征美丽和纯洁,表达了诗人的愿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银烛”象征什么? A. 光明和温暖 B. 黑暗和寒冷 C. 孤独和寂寞 D. 美丽和纯洁

  2. 诗中的“漏声”象征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夜晚的静谧 C. 孤独的感受 D. 寒冷的天气

  3. 诗中的“梨花”象征什么? A. 光明和温暖 B. 黑暗和寒冷 C. 孤独和寂寞 D. 美丽和纯洁

答案:

  1. A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夜喜雨》:描绘春夜的雨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喜悦。
  • 王维的《鸟鸣涧》:描绘春夜的静谧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宁静感受。

诗词对比:

  • 黄庚的《春寒夜》与杜甫的《春夜喜雨》:两者都描绘了春夜的景色,但黄庚的诗更侧重于表达孤独和寒冷的情感,而杜甫的诗则表达了喜悦和温暖。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黄庚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