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秋雨》

时间: 2025-01-24 01:10:13

淅淅响空檐,怕湿重帘。

挑残灯芯觉寒天。

窗内愁人窗外雨,一样恹恹。

心事任猜嫌,泪浥青衫。

一天凉气晚风尖。

著个银蟾秋尚惨,况恁廉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淅淅响空檐,怕湿重帘。
挑残灯芯觉寒天。
窗内愁人窗外雨,一样恹恹。
心事任猜嫌,泪浥青衫。
一天凉气晚风尖。
著个银蟾秋尚惨,况恁廉纤。

白话文翻译

细雨在空檐上淅淅作响,我害怕湿重的帘子。
挑着残存的灯芯,感受到寒冷的秋天。
窗内愁苦的人与窗外的雨一样,都是一副愁苦的模样。
心中的烦恼任人猜测,泪水浸湿了我的青衫。
一整天的凉气伴随晚风刺骨。
挂着的银色月亮在秋天显得格外惨淡,更何况如此纤细的月光。

注释

  • 淅淅:形容雨声细微的样子。
  • 空檐:无物遮挡的屋檐。
  • 重帘:厚重的帘子。
  • 灯芯:油灯的芯子。
  • 愁人:忧愁的人。
  • 恹恹:形容病弱或精神萎顿的样子。
  • 青衫:青色的衣衫,象征诗人的身份。
  • 银蟾:指月亮,蟾蜍寓意圆月。
  • 廉纤:形容纤细的样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锡朋(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字子和,号秋塘,浙江人。以其精炼的诗风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而受到诗坛的关注。其作品多描绘秋天的萧瑟与人间的愁苦,蕴含着深厚的文学底蕴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浪淘沙 秋雨》创作于秋季,正值雨季,诗人通过描绘秋雨带来的孤寂与愁苦,反映了个人内心的情感波动。秋天是一个充满感伤的季节,诗人在这个时节中感受到了自然的悲凉与内心的忧伤。

诗歌鉴赏

《浪淘沙 秋雨》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在秋雨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无奈。开头的“淅淅响空檐”描绘了细雨轻声滴落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显悲凉的氛围。接着,诗人用“怕湿重帘”表达了对雨水的畏惧,似乎在暗示着内心的沉重与不安。

“挑残灯芯觉寒天”一句,反映了夜晚的寒意和孤独,挑灯夜读时的无奈感受。窗内愁苦的人与窗外的雨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忧伤情绪。通过“心事任猜嫌,泪浥青衫”,诗人自述内心的烦恼与流泪,展现了一种无以言表的愁苦。

最后两句中,“一天凉气晚风尖”与“著个银蟾秋尚惨”的意象交织,描绘了秋风中的月亮,显得凄凉而又孤寂,强化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整首诗在描绘秋雨的同时,深刻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淅淅响空檐:细雨落在空荡荡的屋檐,声音清脆,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2. 怕湿重帘:因雨水而担心湿重的帘子,传达出一种对雨的恐惧和忧虑。
  3. 挑残灯芯觉寒天:挑动着灯芯,感受到寒冷的秋天,暗示着夜晚的寂寥。
  4. 窗内愁人窗外雨,一样恹恹:窗内愁苦的人和窗外的雨都是一副颓废的样子,形成对比,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5. 心事任猜嫌,泪浥青衫:心中的忧虑任人猜测,泪水打湿了衣衫,表现出内心的痛苦。
  6. 一天凉气晚风尖:一天的凉气和刺骨的晚风,强调了秋季的寒冷和凄凉。
  7. 著个银蟾秋尚惨,况恁廉纤:月亮在秋天显得格外惨淡,暗示了秋天的萧瑟和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雨声比作细细的响声,增强了画面感。
  • 拟人:赋予自然现象以人的情感,如“心事任猜嫌”。
  • 对仗:句子中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雨的凄冷和诗人内心的愁绪,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孤独情感的深刻体验。诗人以秋天为背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共鸣,展示了深厚的抒情传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雨:象征着忧伤和孤独,反映内心情感。
  • 空檐:无物遮挡,象征孤独。
  • 灯芯:象征坚持与希望,虽残却仍在努力。
  • 青衫:象征诗人的身份与情感,浸湿的青衫暗示了痛苦的经历。
  • 银蟾:象征月亮,凄凉的月亮反映了诗人的心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淅淅响空檐”描述了什么样的天气?

    • A. 大雪
    • B. 大雨
    • C. 细雨
    • D. 晴天
  2. “泪浥青衫”中的“浥”是什么意思?

    • A. 浸湿
    • B. 干燥
    • C. 清洁
    • D. 粘附
  3. 诗中“著个银蟾”指的是什么?

    • A. 太阳
    • B. 星星
    • C. 月亮
    • D. 云彩

答案

  1. C. 细雨
  2. A. 浸湿
  3. C. 月亮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杜甫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诗词对比

  • 《秋夕》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与《浪淘沙 秋雨》的孤独感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表现出一种广阔的视野与自然的和谐美,后者则强调了内心的孤寂与忧愁。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选集》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