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清萝翁双泉
作者: 耿湋 〔唐代〕
侧弁向清漪,门中夕照移。
异源生暗石,叠响落秋池。
叶拥沙痕没,流回草蔓随。
泠泠无限意,不独远公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清幽的泉水景象。泉水从侧面流向清澈的水面,门前的夕阳慢慢移动。泉水的源头在暗石旁,水声叠加,仿佛落入了秋天的池塘。树叶掩映着沙滩的痕迹,溪水缓缓回流,草蔓也随之摇曳。那清脆的水声传达着无尽的情感,只有远公(远道而来的朋友)才能理解这种深刻的意境。
注释:
- 侧弁:侧面流出的水流,指溪流。
- 清漪:清澈的水波。
- 异源:不同的水源。
- 暗石:深色的石头,常用于指代潜藏的事物。
- 叠响:水声重叠,形象生动。
- 泠泠:清脆悦耳的声音,常形容水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耿湋,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涉及自然景观,擅长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山水之美,诗风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追求之时,体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题清萝翁双泉》以清幽的自然景观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哲思与情感的寄托。诗中用清澈的水流、夕阳的变幻、暗石的沉静,构建了一幅静谧的画面。诗人通过水声与自然的交融,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悟。全诗四联,字字句句都透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思索,让人感受到那种似有若无的情感。
此外,诗中“泠泠无限意”一句,提炼出诗的核心思想:自然的景象与内心的情感是相互呼应的,水声如同心声,传递着无尽的情意。整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的描绘,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让读者感受到诗人与自然的深刻联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侧弁向清漪:溪流从侧面流向清澈的水面,描绘出宁静的环境。
- 门中夕照移:门前的夕阳缓缓移动,表现时光的流逝。
- 异源生暗石:不同的水源在深色的石头旁流淌,暗示深邃的意境。
- 叠响落秋池:水声叠加,仿佛在秋天的池塘中回响,生动形象。
- 叶拥沙痕没:树叶掩映着沙滩的痕迹,增添了自然的细节。
- 流回草蔓随:溪水回流,草蔓随之摇曳,生动传达自然的和谐。
- 泠泠无限意:水声清脆,传达着深邃的情感。
- 不独远公知:只有远道而来的朋友能够理解这种情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声比作心声,传递情感。
- 拟人:水流与草蔓的摇曳,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诗句之间的工整对仗,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友情的感悟,深刻而又富有哲理。
意象分析:
- 水:象征自然的纯粹与生命的流动。
- 夕阳: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暗石:象征深邃的内心世界与隐秘的情感。
- 草蔓:代表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泠泠”指的是: A. 夕阳
B. 水声
C. 叶子 -
“异源生暗石”中的“异源”指的是: A. 相同的水源
B. 不同的水源
C. 不明的水源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 A. 自然的美
B. 友情的思念
C. 对生活的感悟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的美,但更偏重于孤独与宁静的氛围。
- 孟浩然的《春晓》则强调春天的生机与希望,虽同是自然题材,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选》
- 《诗词鉴赏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