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哭张融
早岁能文客,中年与世违。
有家孀妇少,无子吊人稀。
繐帐尘空暗,铭旌雨不飞。
依然旧乡路,寂寞几回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张融的哀悼。年少时他才华横溢,成年后却与社会格格不入。虽然有家室,但妻子寡妇较少,身边没有子女,前来吊唁的人也很稀少。帐幕里满是灰尘,雨中铭刻的旗帜依旧不再飘扬。尽管我依旧走在故乡的路上,但却感到无比寂寞,几次想要回归。
注释:
- 能文客:指年轻时才华出众的人。
- 与世违:与社会、时代格格不入。
- 孀妇少:指家中寡妇不多,反映家庭成员的缺失。
- 吊人稀:前来吊唁的人少,表现了张融生前的孤独。
- 繐帐:帐幕,古时用于居住或休息的帷幔。
- 铭旌:指为纪念而立的旗帜,表达对死者的追念。
- 旧乡路:指回到故乡的道路,包含了乡愁和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耿湋,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赋诗闻名。他的诗风影响了后世,尤其是在表达离愁别绪方面有独到的见解。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张融去世之际,诗人怀念友人,反映了自己的孤独与对友人死亡的哀痛,体现了唐代对友情和人际关系的重视。
诗歌鉴赏:
《哭张融》是一首充满哀思的诗作,诗中通过对友人张融生平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他去世的深切怀念。从“早岁能文客”中可以看出张融年轻时的才华与潜力,而“中年与世违”则揭示了他与社会的脱节,表现了人生的无常和孤独感。整首诗的基调悲凉,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张融在生前的孤独与死后无人吊唁的凄凉。
诗中“繐帐尘空暗,铭旌雨不飞”一联,运用了对比手法,暗示了张融生前的辉煌与死后的冷清,空间的空旷与阴暗映衬了内心的寂寞。最后一句“依然旧乡路,寂寞几回归”则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往昔的追忆,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早岁能文客”:张融年少时才华横溢。
- “中年与世违”:成年后却与社会格格不入,显示出他的人生转折。
- “有家孀妇少”:身边的妻子少,暗示家庭的不完整。
- “无子吊人稀”:没有子女,前来吊唁的人也很少,反映孤独。
- “繐帐尘空暗”:帐幕中的灰尘与黑暗,象征着死亡后的孤寂。
- “铭旌雨不飞”:雨中的旗帜不再飘扬,表达对死者的哀悼。
- “依然旧乡路”:回到故乡的道路,虽熟悉却感到寂寞。
- “寂寞几回归”:表达诗人对故乡与友人的思念。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张融生前与死后境遇的对比,突显孤独与悲凉。
- 意象:如“繐帐”、“铭旌”等意象,增强了情感的厚度和深度。
-
主题思想:这首诗深刻反映了人对友情的怀念和对生死的思考,表达了孤独的感伤与对友人的哀悼。
意象分析:
- “繐帐”:象征着生活的庇护与温暖,而“尘空暗”则反映了死亡后的冷清。
- “铭旌”:代表对死者的追忆与怀念,雨中的旗帜不再飘扬则进一步强调了失去的无奈。
- “旧乡路”:乡愁的象征,体现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向往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述张融的早年状态的句子是: A. 中年与世违
B. 早岁能文客
C. 依然旧乡路
D. 无子吊人稀 -
“铭旌雨不飞”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失落与哀伤
C. 期待
D. 无所谓 -
本诗的主题主要是: A. 友情的美好
B. 对生死的感慨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社会的批判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夜泊牛肠》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哭张融》更多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与哀伤,而《静夜思》则通过思乡情感引发对故乡的思念。两首诗都展现了孤独,但主题与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