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湖俗畏远,幽好自相宜。沦迹异惊众,辞嚣如避时。优游可以学,薇蕨易为私。胡然弃回櫂,霜雪有驱驰。
白话文翻译:
在江湖中,世俗之人害怕远离,而我却喜欢幽静的环境,自得其乐。我的行为与众不同,常常让人惊讶,我避开喧嚣,如同逃避时世。悠闲自在的生活是可以学习的,采集薇蕨作为私人的食物。为何要放弃回船,任由霜雪驱赶我前行。
注释:
字词注释:
- 江湖:指隐居的地方,也泛指社会。
- 俗畏远:世俗之人害怕远离尘嚣。
- 幽好:喜欢幽静。
- 沦迹:指行为或生活方式。
- 辞嚣:避开喧嚣。
- 优游:悠闲自在。
- 薇蕨:野菜,代指简朴的生活。
- 回櫂:回船。
- 霜雪有驱驰:比喻艰难困苦的环境。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表达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疏离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欧阳修并称“欧曾”。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此诗反映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疏离感。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诗人对官场生活感到厌倦,向往隐居生活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幽静生活的喜爱和对世俗的疏离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疏离感。首句“江湖俗畏远,幽好自相宜”直接点明了诗人对幽静环境的喜爱,与世俗之人的畏惧形成对比。接下来的“沦迹异惊众,辞嚣如避时”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与众不同和避开喧嚣的决心。最后两句“优游可以学,薇蕨易为私。胡然弃回櫂,霜雪有驱驰”则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艰难环境的接受,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湖俗畏远,幽好自相宜”:诗人表达了对幽静环境的喜爱,与世俗之人的畏惧形成对比。
- “沦迹异惊众,辞嚣如避时”:诗人的行为与众不同,常常让人惊讶,他避开喧嚣,如同逃避时世。
- “优游可以学,薇蕨易为私”:悠闲自在的生活是可以学习的,采集薇蕨作为私人的食物。
- “胡然弃回櫂,霜雪有驱驰”:为何要放弃回船,任由霜雪驱赶我前行,表达了诗人对艰难环境的接受。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江湖俗畏远”与“幽好自相宜”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幽静环境的喜爱。
- 拟人:“辞嚣如避时”中的“辞嚣”被拟人化,表达了诗人避开喧嚣的决心。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疏离感,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湖:隐居的地方,象征着幽静和远离尘嚣。
- 幽好:幽静的环境,象征着内心的宁静和自得其乐。
- 薇蕨:野菜,象征着简朴的生活和自给自足。
- 霜雪:艰难困苦的环境,象征着诗人对艰难环境的接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幽好”指的是什么? A. 幽静的环境 B. 幽暗的地方 C. 幽深的山谷 答案:A
-
诗中的“薇蕨”象征着什么? A. 奢华的生活 B. 简朴的生活 C. 丰盛的食物 答案:B
-
诗中的“辞嚣如避时”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喜欢喧嚣 B. 诗人避开喧嚣 C. 诗人逃避时世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疏离感。
诗词对比:
- 曾巩的《江湖》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疏离感,但曾巩的诗更加强调了对幽静环境的喜爱和对艰难环境的接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曾巩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家,有助于理解曾巩的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