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献新茶》

时间: 2025-01-27 03:33:35

种处地灵偏得日,摘时春早未闻雷。

京师万里争先到,应得慈亲手自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献新茶 曾巩 〔宋代〕

种处地灵偏得日,摘时春早未闻雷。 京师万里争先到,应得慈亲手自开。

白话文翻译:

在土地灵秀的地方种植,阳光充足,春天早早到来,还未听到雷声就已经采摘。 新茶从京师万里之外争先送达,应该得到慈母亲手开启。

注释:

  • 地灵:指土地灵秀,适宜种植。
  • 偏得日:特别得到阳光的照耀。
  • 未闻雷:指春天来得早,还未到雷声频繁的季节。
  • 京师:指当时的首都,这里指汴京(今河南开封)。
  • 慈亲:指母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平实质朴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这首诗是他在外地任职时,寄给家中母亲的新茶,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和对新茶的珍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曾巩在外地任职时,寄给家中母亲的新茶,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和对新茶的珍视。通过描述新茶的种植和采摘过程,以及对新茶的期待,诗人传达了对家的眷恋和对母亲的深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新茶的种植和采摘过程,以及对新茶的期待。首句“种处地灵偏得日”,以土地的灵秀和阳光的充足来暗示新茶的品质优良。次句“摘时春早未闻雷”,则进一步强调了新茶的采摘时机,早春时节,还未听到雷声,说明采摘的时机恰到好处。后两句“京师万里争先到,应得慈亲手自开”,则表达了诗人对新茶的珍视,以及对母亲的思念。诗人希望这新茶能够尽快送到母亲手中,由母亲亲手开启,这不仅是对新茶的期待,更是对母亲的深情表达。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清新,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家的眷恋和对母亲的深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种处地灵偏得日”:这句诗描绘了新茶的种植环境,土地灵秀,阳光充足,这样的环境有利于新茶的生长,暗示了新茶的品质优良。
  2. “摘时春早未闻雷”:这句诗描述了新茶的采摘时机,早春时节,还未听到雷声,说明采摘的时机恰到好处,新茶的品质也因此得到了保证。
  3. “京师万里争先到”: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新茶的珍视,希望新茶能够尽快送到京师,这里的“争先到”也暗示了诗人对新茶的急切期待。
  4. “应得慈亲手自开”: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思念,希望新茶能够送到母亲手中,由母亲亲手开启,这不仅是对新茶的期待,更是对母亲的深情表达。

修辞手法:

  • 拟人:诗中“地灵偏得日”和“京师万里争先到”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土地和京师以人的情感和行为,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 对仗:诗中“种处地灵偏得日,摘时春早未闻雷”和“京师万里争先到,应得慈亲手自开”形成了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家的眷恋和对母亲的深情。通过描述新茶的种植和采摘过程,以及对新茶的期待,诗人传达了对家的眷恋和对母亲的深情。诗中对新茶的珍视和对母亲的思念相互交织,展现了诗人对家的深厚情感。

意象分析:

  • 地灵:象征着土地的灵秀和适宜种植的环境。
  • 春早未闻雷:象征着早春时节,新茶的采摘时机恰到好处。
  • 京师万里争先到:象征着诗人对新茶的珍视和对家的急切期待。
  • 慈亲:象征着母亲,诗人对母亲的思念和深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种处地灵偏得日”中的“地灵”指的是什么? A. 土地灵秀 B. 土地肥沃 C. 土地贫瘠 D. 土地荒凉

  2. 诗中“摘时春早未闻雷”中的“未闻雷”暗示了什么? A. 春天来得晚 B. 春天来得早 C. 春天雷声频繁 D. 春天无雷声

  3. 诗中“京师万里争先到”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珍视? A. 新茶 B. 母亲 C. 京师 D. 土地

  4. 诗中“应得慈亲手自开”表达了诗人对谁的思念? A. 父亲 B. 母亲 C. 兄弟 D. 朋友

答案:1. A 2. B 3. A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这首诗也是表达对家的思念和对亲人的深情,与曾巩的这首诗有相似的情感基调。
  • 王安石《泊船瓜洲》:这首诗通过对江南春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家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思念,与曾巩的这首诗有相似的主题。

诗词对比:

  • 曾巩《寄献新茶》与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家的思念和对亲人的深情,但曾巩的诗更侧重于对新茶的珍视,而苏轼的诗则更侧重于对过去的回忆。
  • 曾巩《寄献新茶》与王安石《泊船瓜洲》: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家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思念,但曾巩的诗更侧重于对新茶的期待,而王安石的诗则更侧重于对江南春色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这本书收录了宋代多位诗人的作品,包括曾巩的这首诗,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宋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
  • 《唐宋诗鉴赏辞典》:这本书对唐宋时期的诗歌进行了详细的鉴赏和解析,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曾巩的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