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庭库》

时间: 2025-01-25 18:01:40

朝登大庭库,云物何苍然。

莫辨陈郑火,空霾邹鲁烟。

我来寻梓慎,观化入寥天。

古木朔气多,松风如五弦。

帝图终冥没,叹息满山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大庭库
作者:李白 〔唐代〕

朝登大庭库,云物何苍然。
莫辨陈郑火,空霾邹鲁烟。
我来寻梓慎,观化入寥天。
古木朔气多,松风如五弦。
帝图终冥没,叹息满山川。

白话文翻译

清晨我登上大庭库,看到云雾多么苍茫。
无法分辨陈郑的火光,空中弥漫着邹鲁的烟雾。
我来此寻找梓慎,观赏化境直入苍天。
古木上北风萧萧,松风声如五弦琴。
帝王的图谋终究消逝,令人叹息满山川。

注释

字词注释

  • 大庭库:指的是一个宽广的场所,可能是指某种高地或建筑。
  • 苍然:形容颜色苍茫,气象沉重。
  • 莫辨:不能分辨,辨认不清。
  • 陈郑火:指古代的陈国和郑国,火光用来形容人事的喧嚣。
  • 空霾:形容天空中弥漫的雾霭。
  • 梓慎:可能指的是某种修身养性的隐士或哲人。
  • 古木朔气:古老的树木上北风的气息。
  • 松风如五弦:形容松树风声如同五弦琴的声音。
  • 帝图终冥没:帝王的图谋最终消亡。

典故解析

  • 陈郑火:源自春秋时期的陈国与郑国,常用以指代历史上的纷争和争斗。
  • 邹鲁烟:邹国和鲁国是春秋时期的两个国家,代表历史的沉重和纷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他以豪放、奔放的个性和丰富的想象力著称,诗作多表现对自然、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大庭库》创作于李白游历途中,表达了他对历史、人生的感慨,以及在自然中寻求精神寄托的情怀。李白常通过游历感悟人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的追求。

诗歌鉴赏

《大庭库》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李白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人生的感悟。开篇“朝登大庭库,云物何苍然”,展示了清晨的空灵与苍茫,创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接着,诗人以“莫辨陈郑火,空霾邹鲁烟”来对比历史的纷扰与当前的宁静,显示出对人事的淡泊和对历史的反思。

在“我来寻梓慎,观化入寥天”中,李白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梓慎可能代表一种哲人或隐士的理想形象。通过“古木朔气多,松风如五弦”,诗人将自然的声音与琴音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意境,暗示着自然的力量与人的内心世界的共鸣。

最后一句“帝图终冥没,叹息满山川”则是对历史的感慨,表明即便是雄图伟业,也终归于沉寂,令人无奈。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反映了李白对人生理想与历史沉浮的深刻思考,表现了他洒脱的个性与对自由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朝登大庭库:清晨时分,登上高处,象征一种超然的状态。
  2. 云物何苍然:自然景象的描写,强调其浩瀚与无垠。
  3. 莫辨陈郑火:历史的混乱与纷争,表现出对过去的迷茫与无奈。
  4. 空霾邹鲁烟:将历史的烟云与当前的景象相对比,表现出一种沉重感。
  5. 我来寻梓慎:意欲寻找理想的生活与精神的栖息地。
  6. 观化入寥天:对理想世界的向往,追求心灵的自由。
  7. 古木朔气多:自然的力量与生命的轮回,展现出古老与永恒的交织。
  8. 松风如五弦:自然之声如音乐般动人,象征内心的宁静。
  9. 帝图终冥没:对历史的感慨,表达人生的无常。
  10. 叹息满山川: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表现出深邃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松风如五弦,将自然声音与音乐相联系,增强诗意。
  • 对仗:整首诗在意象和结构上保持和谐,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对历史的思考,表达了李白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和对历史沉浮的感慨,体现了诗人超然的性情和对生命意义的探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大庭库:象征广阔的视野与心灵的自由。
  2. 苍然云物:代表历史的沉重和自然的浩渺。
  3. 陈郑火:暗示历史的纷扰与人事的喧嚣。
  4. 梓慎:象征理想的隐士或哲学家。
  5. 古木:象征生命的坚韧与时间的流逝。
  6. 松风:自然的和谐与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李白在《大庭库》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人世繁华的向往
    • B. 对历史沉浮的感慨
    • C. 对爱情的追求
    • D. 对家乡的思念
  2. 填空题:诗中“松风如__”形容自然的声音。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梓慎”是指李白的朋友。(对/错)

答案

  1. B
  2. 五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 vs. 王维:李白的《大庭库》展现了对历史的思考与自然的感悟,王维的《山居秋暝》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宁静,二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表述方式和情感基调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李白诗选》
  2. 《唐诗三百首》
  3.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