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衔杯·有美瑶卿能染翰》

时间: 2025-01-22 19:54:27

有美瑶卿能染翰。

千里寄、小诗长简。

想初襞苔笺,旋挥翠管红窗畔。

渐玉箸、银钩满。

锦囊收,犀轴卷。

常珍重、小斋吟玩。

更宝若珠玑,置之怀袖时时看。

似频见、千娇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凤衔杯·有美瑶卿能染翰
作者: 柳永 〔宋代〕
有美瑶卿能染翰。千里寄小诗长简。
想初襞苔笺,旋挥翠管红窗畔。
渐玉箸银钩满。锦囊收,犀轴卷。
常珍重小斋吟玩。更宝若珠玑,置之怀袖时时看。
似频见千娇面。


白话文翻译

有位美丽的瑶卿能够用笔墨描绘。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寄出小诗和长信。
想起最初用青苔纸写信,挥动翠绿的笔在红色窗畔。
渐渐地,玉箸和银钩都满了。锦囊收起,犀轴卷起。
我常常珍惜在小斋里的吟诵玩味。更像宝贵的珠玑,放在怀袖里时时翻看。
仿佛又频繁地见到那千娇百媚的面容。


注释

  • 瑶卿:指美丽的女子,常用以形容娇媚的女子。
  • 染翰:用笔墨描绘,形容书写诗文。
  • 初襞苔笺:初时用青苔纸,苔笺是一种纸张,清新雅致。
  • 翠管:指绿色的笔管,形容书写用的笔。
  • 玉箸银钩:象征着文人的雅致生活,玉箸与银钩皆为雅物。
  • 锦囊:装文书的袋子,象征文人的书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柳永(987-1053),字耆卿,号少连,北宋著名词人,以其词风婉约、情感细腻著称。他的词作以描写男女情感、生活琐事见长,常常通过细腻的描写来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凤衔杯》写于柳永的晚年,正值其生活遭遇困境之时。诗中通过寄情于瑶卿,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反映出他对爱情和美的执念。


诗歌鉴赏

《凤衔杯·有美瑶卿能染翰》是一首充满柔情的词作,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忆。全词通过对瑶卿的描写,表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深深的思念。柳永善于用细腻的笔触描绘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使得整个词作既有生活的真实感,又充满了诗意的美感。

开头的“有美瑶卿能染翰”,将读者引入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氛围,瑶卿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灵感的源泉。接下来的描写中,作者通过回忆初见时用青苔纸写信的场景,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惆怅的情感。

“渐玉箸银钩满”则流露出作者对文人雅致生活的渴望,象征着他在困惑与孤独中仍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最后一句“似频见千娇面”,体现了作者对瑶卿的深情追忆,仿佛她的面容在心中时常浮现,展现出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

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柳永独特的词风,既有生活的真实,又有情感的深邃,令人沉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有美瑶卿能染翰:开头直接点出瑶卿的美丽,强调她的才华和魅力。
  2. 千里寄小诗长简:即使相隔千里,依然能够寄出诗信,体现了思念的深切。
  3. 想初襞苔笺,旋挥翠管红窗畔:回忆初次书信时的细节,营造出温馨的场景。
  4. 渐玉箸银钩满:生活的雅致,象征着丰富的文人情怀。
  5. 锦囊收,犀轴卷:表明对文书的珍惜,体现出对过往的怀念。
  6. 常珍重小斋吟玩:强调作者对吟咏的热爱,表现出文人的气质。
  7. 更宝若珠玑,置之怀袖时时看:形容信件如同珍宝般的珍贵,时常回忆。
  8. 似频见千娇面:最后以瑶卿的美丽留在心中,营造出一种强烈的情感联系。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瑶卿”比喻美丽的女子,增强了形象感。
  • 对仗:如“玉箸银钩”,对称工整,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连续的短句描绘情感,增强了表达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的中心思想是对美好爱情的追忆与向往,表现了对生活细节的珍视和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瑶卿:象征美丽与才情。
  • 翠管:象征文人的才华与创造力。
  • 玉箸银钩:象征高雅的生活方式。
  • 锦囊:象征珍贵的书信与情感的寄托。

这些意象在诗中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深情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以下哪一句表明了对瑶卿的思念? A. 有美瑶卿能染翰
    B. 似频见千娇面
    C. 渐玉箸银钩满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装文书的袋子是___

  3. 判断题:柳永的词作通常以豪放为主。 (对/错)

答案

  1. B
  2. 锦囊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同样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感慨。
  • 李清照的《如梦令》:描绘细腻情感,表达对爱情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柳永的《凤衔杯》与苏轼的《水调歌头》都是描写爱情的诗作,但柳永更加细腻,侧重于情感的描绘,而苏轼则更加豪放,强调人生的哲理与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柳永词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