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晚晴》
时间: 2025-01-27 03:11:10意思解释
初春晚晴
作者:陆游 〔宋代〕
原文展示
雪尽冰消敛积威,
参差碧瓦带斜晖。
土膏渐释人东作,
天气初和雁北归。
小阁金船尝腊酒,
华堂银烛制春衣。
关心虽有寻梅梦,
冷蕊幽香事已非。
白话文翻译
雪已经融化,冰也消失,积雪的威势都已收敛。
斜晖照耀下,错落有致的青瓦显得更加生动。
土壤逐渐回暖,农人们开始在东边耕作,
天气刚刚变暖,北归的大雁已经飞回。
小阁楼的金船上品尝着腊酒,
华丽的堂屋里点燃银烛制作春衣。
虽然心中有寻梅的梦,
然而冷蕊的幽香,往事已不再。
注释
- 雪尽:雪融化,指春天的来临。
- 冰消:冰块融化,象征温暖的天气。
- 参差碧瓦:形容屋顶的瓦片高低不平,增添生动感。
- 土膏:土壤逐渐变得松软,适合耕作。
- 雁北归:大雁北飞,意味着春天的到来。
- 腊酒:腊月酿造的酒,指冬季的饮品。
- 银烛:象征着新春的庆祝和温暖。
- 寻梅梦:期盼梅花的梦,代表对春天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散文家。他的诗歌风格豪放,情感真挚,作品多表现对国家、民族的关怀,融入个人的情感生活。
创作背景
《初春晚晴》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他回乡隐居之时。在经历了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失意后,陆游对自然的描绘和对生活的感悟更加深刻。春天的到来不仅象征着自然的复苏,也是他内心希望和期待的体现。
诗歌鉴赏
《初春晚晴》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展现了春天的气息与农人的劳作。全诗通过雪融冰消的自然景象,描绘了春天的温暖与生机,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待。诗中“雪尽冰消”开篇便用自然景象引入,展现了春天的到来。接着“土膏渐释人东作”描绘了农人开始耕作的情景,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小阁楼中的金船与华堂里的银烛,描绘了春日的温暖与欢乐。而“关心虽有寻梅梦,冷蕊幽香事已非”则体现了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与感伤,虽然春天来临,但过去的美好已经不复存在,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
这首诗融合了自然景象与人情,展现了诗人的细腻情感与对春天的热爱,同时也隐含着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雪尽冰消敛积威:春天来临,严寒的雪与冰都已消退,暗示着冬天的结束。
- 参差碧瓦带斜晖:青瓦在斜阳的照耀下,错落有致,更显出春日的生动。
- 土膏渐释人东作:土壤逐渐回暖,农人开始在东边耕作,寓意着春天的希望。
- 天气初和雁北归:天气渐暖,北归的大雁象征着春天的回归。
- 小阁金船尝腊酒:小阁楼中,金船上品尝腊酒,描绘了春日的温馨和人们的欢乐。
- 华堂银烛制春衣:华丽的堂屋里,点燃银烛,准备春装,象征着迎接春天的喜悦。
- 关心虽有寻梅梦:尽管心中仍有寻梅的梦,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冷蕊幽香事已非:然而冷蕊的幽香已不复存在,反映出对往事的感慨与失落。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雪尽冰消”、“小阁金船”、“华堂银烛”等,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隐喻春天带来的希望与新生。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增强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初春的自然景象与人们的生活,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同时,诗人内心对往事的追忆与感伤交织,展现出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象征严寒与孤寂。
- 冰:代表冬天的消退与生命的复苏。
- 碧瓦:寓意新生与活力。
- 雁:象征春天的到来与迁徙的生命力。
- 腊酒:代表着温暖与庆祝的氛围。
- 春衣:春天的象征,体现对新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金船”指的是: A. 船只
B. 酒
C. 诗人
D. 春季的事物 -
填空题:诗中“土膏渐释人东作”描绘的是人们在____的场景。
-
判断题:诗人对春天的描绘是积极向上的。(对/错)
答案
- A
- 春耕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
- 《春夜喜雨》——杜甫
诗词对比
《春晓》:描绘春天的美好和生机,传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 《初春晚晴》:则在欣赏春天的同时,掺杂了对往事的感慨,情感更为复杂。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