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井前朝事,林僧问不知。
绍苔欺破阁,白鸟占閒池。
清楚曾经晋,荒唐直到隋。
南廊一声磬,斜照独凝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僧人在台城寺的水亭前,回忆过去的场景和历史。金井前的往事,林间的僧人对此一无所知。生长的苔藓似乎在侵蚀阁楼,白鸟悠闲地栖息在池塘上。清楚的历史曾经是晋朝,而荒唐的遗迹却一直延续到隋朝。南廊中传来一声磬音,夕阳斜照下,僧人独自沉思。
注释:
- 金井:指寺中的水井,象征历史的积淀。
- 林僧:指寺中的僧人。
- 绍苔:指生长的苔藓,象征时间的流逝。
- 白鸟:指栖息的白鸟,象征宁静和闲适。
- 晋和隋:分别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朝代,代表不同的历史阶段。
- 磬:一种佛教打击乐器,常用于寺庙中的仪式。
- 斜照:夕阳的光线,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思考的深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逋(967-1028),字景仁,号清真,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写山水田园诗,作品简洁清新,富有哲理。他生活在南宋时期,受到自然与孤独的影响,常在诗中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诗人隐居于台城寺时,表现了他对历史兴衰、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沉思。
诗歌鉴赏:
《台城寺水亭》展现了林逋对历史与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首联“金井前朝事,林僧问不知”,引入了历史的主题,表现出对往昔的迷茫。接下来的“绍苔欺破阁,白鸟占閒池”,自然景物的描写带来了时间流逝的感觉,苔藓的生长与白鸟的闲适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世事的无常与生命的静谧。
在“清楚曾经晋,荒唐直到隋”的句子中,诗人通过历史的对比,反思了朝代的更迭与文明的兴衰,表达出对历史的无奈与感慨。而最后一句“南廊一声磬,斜照独凝思”则将整首诗推向了哲思的顶点,磬声与夕阳映照下的独自沉思,象征着一种超然的境界,体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既表现了自然的美,又反映了历史的沉重,展现了林逋作为一位诗人的独特视角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金井前朝事:从金井前的景象引入历史,暗示着对过去的回忆。
- 林僧问不知:僧人对历史的无知,表现出一种冷漠与孤独感。
- 绍苔欺破阁:苔藓的生长几乎覆盖了阁楼,象征着时间的无情与变化。
- 白鸟占閒池:白鸟的栖息带来了宁静的意象,形成自然与人的对比。
- 清楚曾经晋:历史的清晰与辉煌,曾经的盛世在诗人心中留存。
- 荒唐直到隋:荒唐的现状与历史的辉煌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历史的无情。
- 南廊一声磬:磬声在寂静中响起,暗示内心的思绪。
- 斜照独凝思:夕阳的照耀下,诗人沉思,表现出孤独与哲理的交织。
修辞手法:
- 对比:历史的辉煌与现实的荒唐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意。
- 意象:通过自然景物(苔藓、白鸟、夕阳等)表达内心的情感。
- 象征:金井、苔藓等意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积淀。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与自然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内心世界的追求,展现了林逋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井:象征历史的积淀和时间的流逝。
- 苔藓:象征生命的无常与时间的侵蚀。
- 白鸟:象征宁静与闲适的生活状态。
- 磬声:象征内心的沉静与思考。
- 夕阳:象征生命的短暂与沉思的时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两个朝代分别是? A. 唐、宋
B. 晋、隋
C. 明、清
D. 汉、魏 -
填空题:诗中“南廊一声___,斜照独凝思。”
-
判断题:诗人通过苔藓的描写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是/否)
答案:
- B
- 磬
- 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早发白帝城》李白
- 《山中问答》王维
诗词对比:
- 李白 vs 林逋:李白的诗歌常以豪放、奔放著称,而林逋的诗则更显细腻与沉思。两者在意象运用上各具特色,李白多用壮丽景象激发情感,而林逋则通过宁静的自然景物引发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林逋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林逋诗词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