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四首 其二》

时间: 2025-01-23 19:39:29

山昏云到地,江白雨连天。

鸿雁寒无赖,芙蓉秋可怜。

旅怀须痛饮,世事且高眠。

京国迷茫外,空歌美女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昏云到地,江白雨连天。
鸿雁寒无赖,芙蓉秋可怜。
旅怀须痛饮,世事且高眠。
京国迷茫外,空歌美女篇。

白话文翻译:

山间黄昏时分,云朵低垂至地面,
江水泛白,雨水连绵不绝。
大雁在寒冷中无情地飞去,
秋天的芙蓉花显得可怜而凋零。
旅途中应当痛痛快快地饮酒,
世间的烦扰且暂且高高地睡去。
京城的迷茫在远方,
我只好空吟美女的诗篇。

注释:

  • 山昏:指黄昏时分的山景。
  • 江白:江水因雨而显得泛白。
  • 鸿雁:大雁,通常象征孤独和无情。
  • 无赖:无情,指大雁不顾他人。
  • 芙蓉:指荷花,秋天时显得可怜。
  • 痛饮:痛快地饮酒,表达对旅途的放松。
  • 世事:指世间的纷扰与烦恼。
  • 京国:指京城,象征繁华与迷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榛(约1480年-约1548年),字士蕴,号青溪,明代诗人,生于浙江。谢榛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诗歌风格以写实和情感真挚见长,常常融入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

《秋兴四首》是谢榛在旅途中所作,表达了他对秋天的感慨与对人生的思考。在这个季节,万物凋零,诗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借助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孤独和忧伤。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浓厚的秋意为背景,运用生动的自然景象描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开篇的“山昏云到地,江白雨连天”描绘了一个阴沉的秋天,云层低垂,江水因雨而泛白,给人一种沉重的压迫感。接下来,“鸿雁寒无赖”则以大雁的飞去象征着离别与孤独,表现出一种无情的悲凉。诗人接着用“芙蓉秋可怜”来引入对自然的感慨,芙蓉花在秋季显得格外凋零,映衬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惆怅。

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诗人展现出对世事的冷漠和对人生的无奈,通过“旅怀须痛饮,世事且高眠”表达了对生活的逃避与放纵。最后一句“京国迷茫外,空歌美女篇”则反映了诗人对繁华世界的迷惘与无奈,尽管身处喧嚣之中,内心却是空虚的。

整首诗通过秋天的景象传达出苍凉、孤独的情感,展现了谢榛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感悟,且语言简练、意象鲜明,具有深邃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昏云到地:描写黄昏时分,云层低垂,山色朦胧,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沉重的氛围。
  2. 江白雨连天:江水在雨中显得泛白,天色阴沉,暗示着秋天的气候特征,增添了阴郁的情感色彩。
  3. 鸿雁寒无赖:孤雁在寒风中飞去,象征着离别与孤独,表现出诗人心中对往事的怀念与无奈。
  4. 芙蓉秋可怜:秋天的芙蓉花已然凋零,显示出自然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
  5. 旅怀须痛饮:在旅途中,诗人呼吁要痛快饮酒,以此来释放内心的烦忧。
  6. 世事且高眠:对世间的纷扰暂且不理,心中渴望一场无拘无束的高眠。
  7. 京国迷茫外:描绘出对京城繁华的迷茫,表明诗人对社会的疏离感。
  8. 空歌美女篇:尽管吟唱关于美女的诗篇,内心却是空虚,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鸿雁”隐喻孤独与离别。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如“芙蓉秋可怜”。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仗,如“山昏云到地,江白雨连天”。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与情感的孤独。诗人以自然为镜,映射出内心深处的迷茫与无奈,体现了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静谧与孤独。
  2. :象征变化与无常。
  3. 江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时间的逝去。
  4. 鸿雁:象征离别与孤独。
  5. 芙蓉:象征美丽与脆弱。
  6. :象征放纵与逃避。
  7. 京国:象征繁华与迷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鸿雁寒无赖”中的“无赖”意味着什么?
    A. 有情
    B. 无情
    C. 可怜
    D. 亲近

  2.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人生的无奈与孤独
    C. 对美的追求
    D. 对京城的向往

  3. “旅怀须痛饮,世事且高眠”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享受生活
    B. 忘却烦恼
    C. 追求名利
    D. 热爱自然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津》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描绘了在秋夜的思乡情怀,情感深刻,展现了对家人的思念。
  • 王维的《山居秋暝》则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出一种宁静与安逸,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