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东园晴步二首
——杨万里
浅暖疏寒十日晴,桃花红暗李花明。
小蜂扑得浑无益,羽扇徒劳不作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气温刚刚开始变暖,十天的晴天让人感到舒适。桃花悄然绽放,颜色略显暗淡,而李花则更加明亮。小蜜蜂在花间飞舞,似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收获,而我手中的扇子也无力带来任何声响。
注释:
- 浅暖:指天气刚开始变暖,温度不高,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 疏寒:表示寒冷的感觉已经逐渐消散。
- 十日晴:十天都在晴天,形容天气很好。
- 桃花红暗:桃花的颜色显得比较暗淡。
- 李花明:李花的颜色更显明亮。
- 小蜂扑得:小蜜蜂忙碌地飞来飞去。
- 浑无益:似乎没有什么实际的好处。
- 羽扇徒劳不作声:手中的扇子摇动却没有发出声音,形容一种无奈的状态。
典故解析:
此诗中并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可以看作是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情感的流露,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他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杨万里的诗歌常常融合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春天,诗人走在东园中,感受到阳光明媚与花开的景象,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诗中通过描绘春日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东园晴步二首》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初春的气息。诗人用“浅暖疏寒”描绘了春天初至时的气候特征,既有温暖的感觉,又留有一丝寒意,正好反映了春天的过渡性。同时,诗中提到的桃花与李花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细腻的观察和对春天的热爱。桃花的暗淡与李花的明亮,似乎在暗示着生命的多样性,变化的美。小蜂飞舞的描写,则传达出一种轻松而又略显无奈的状态,形象地表现了春日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而“羽扇徒劳不作声”,则隐喻了人对自然的无力感,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浅暖疏寒十日晴:描绘了初春天气的特征,温暖而不燥热,寒意渐消,反映出春天的气息。
- 桃花红暗李花明:通过色彩的对比,突出春花的美丽,桃花暗淡与李花明亮形成鲜明对照,展现春天的多彩。
- 小蜂扑得浑无益:蜜蜂在花间飞舞,表现出春天的活力,但同时也暗示着这种忙碌似乎没有实际的收获。
- 羽扇徒劳不作声:扇子摇动却无声,象征一种无奈与安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桃花红暗,李花明”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和拟人:将小蜂的行为与“扑得浑无益”结合,表达了自然的生动与人类活动的无奈。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自然的细腻变化,传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与对自然美的热爱,同时也隐含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与和谐,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桃花与李花:分别象征着不同的美,体现出自然的丰富性。
- 小蜂: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但同时也表现出对生活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什么?
- A. 夏季
- B. 秋季
- C. 春季
- D. 冬季
-
“桃花红暗李花明”中的“红暗”与“明”形成了什么关系?
- A. 对比
- B. 反义
- C. 类比
- D. 重复
-
诗中提到的小蜂有什么样的状态?
- A. 忙碌却无收获
- B. 安静无声
- C. 兴奋活泼
- D. 懒散无力
答案:
- C. 春季
- A. 对比
- A. 忙碌却无收获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鹿柴》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但更多地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忧虑。
- 王维《鹿柴》:通过自然景色传达出宁静的心境,与杨万里的春日活力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杨万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