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衣》

时间: 2025-01-10 21:53:41

日暮远天青,霜风入后庭。

洞房寒未掩,砧杵夜泠泠。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捣衣

作者: 沈宇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日暮远天青,霜风入后庭。
洞房寒未掩,砧杵夜泠泠。


白话文翻译:

黄昏时分,远处的天空显得青蓝,霜冷的风吹入后院。
新婚的房间尚未关好,砧板和杵声在夜晚清晰可闻。

注释:

  • 日暮: 黄昏时分。
  • 远天青: 远处的天空呈现出青蓝色的光景。
  • 霜风: 寒冷的霜风。
  • 入后庭: 进入后院,暗示着寒冷侵入室内。
  • 洞房: 新婚的房间。
  • 寒未掩: 形容房间仍然寒冷,窗户未关好。
  • 砧杵: 砧板和杵,是用来捣衣物的工具,此处形容捣衣的声音。
  • 夜泠泠: 形容夜晚的清冷和宁静。

典故解析:

“捣衣”是古代女性在夜晚用杵捣衣物的一种生活场景,常常在诗词中用以描写思念、孤独或劳作的情景。这一情景也暗示了诗人的情感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宇,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作品多描写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观,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情感。在他的诗作中,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一个清冷的夜晚,诗人描绘了自家新婚的景象,同时流露出对未来生活的思考与感慨。诗中所提到的“寒未掩”,暗示着生活的艰辛与内心的孤独。

诗歌鉴赏:

《捣衣》通过描绘黄昏时分的景象,成功地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诗人用“日暮远天青”开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显凄凉的意境,远处的天空在黄昏时分显得格外幽蓝,给人一种遥远而清冷的感觉。接着,诗人提到“霜风入后庭”,进一步渲染了寒冷的气息,似乎暗示着生活中的孤独与不易。

诗人在描写新婚洞房的同时,提到“寒未掩”,这不仅是对新婚生活中冷清的一种描绘,也体现了对温暖与幸福的渴望。最后一句“砧杵夜泠泠”,则通过生动的声音描写,带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可以听到夜晚清冷的捣衣声,传达出一种孤独的情感。

整首诗在简洁的字句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日暮远天青: 描绘了黄昏时分的天空,给人一种静谧而略显忧伤的感觉。
  2. 霜风入后庭: 传达出寒冷的气息,后院的寒风似乎在撩动隐秘的情感。
  3. 洞房寒未掩: 反映出新婚生活中,房间的寒冷与未能抵御的孤寂。
  4. 砧杵夜泠泠: 通过声音传达出夜晚的清冷,突显了诗人的孤独感。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日暮”与“霜风”,形成一种对称的意境。
  • 拟人: “霜风”似乎有了生命,能够主动“入后庭”,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声韵: “泠泠”的使用,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令读者感受到夜的清冷。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新婚生活的思考,虽然美好却也伴随着孤独与寒冷的现实。诗人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写,反映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温暖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日暮: 象征着生命的流逝与时间的无情。
  • 霜风: 代表着寒冷与孤独的情感。
  • 洞房: 象征着爱情与新婚生活的美好。
  • 砧杵: 体现了生活的琐碎与劳作的艰辛。
  • 夜泠泠: 传达出一种清冷寂寞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日暮”指的是哪个时间段? A. 清晨
    B. 正午
    C. 黄昏
    D. 夜晚

  2. “砧杵夜泠泠”中的“泠泠”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热闹
    B. 清冷
    C. 欢乐
    D. 忧伤

  3. 诗中提到的“洞房”象征着什么? A. 友情
    B. 爱情与家庭
    C. 战争
    D. 旅行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可以将《捣衣》与李白的《夜泊牛津》进行对比,后者描绘了夜晚的孤独与思乡,而《捣衣》则侧重于描绘新婚生活中的孤寂。两首诗均通过对夜晚的描写,传达出作者内心的情感,却在主题和意境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沈宇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