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村》

时间: 2025-01-11 10:09:15

昭君本楚人,艳色照江水。

楚人不敢娶,谓是汉妃?一作家?子。

谁知去乡国,万里为胡鬼。

人言生女作门楣,昭君当时忧色衰。

古来人事尽如此,反覆纵横安可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昭君本楚人,艳色照江水。
楚人不敢娶,谓是汉妃一作家子。
谁知去乡国,万里为胡鬼。
人言生女作门楣,昭君当时忧色衰。
古来人事尽如此,反覆纵横安可知。

白话文翻译:

昭君原本是楚地的人,她的美丽映照在江水之上。
楚人却不敢娶她,认为她是汉朝的妃子或是有名的儿女。
谁知她离开故乡,远走万里,沦为异族的鬼魂。
人们说,女子出嫁后应当为家门的荣耀,而昭君当时却忧愁衰弱。
自古以来,人生的事情都是如此,反复无常,变化难以预测。

注释:

  • 昭君:王昭君,汉代四大美女之一,原为楚地女子,后嫁匈奴,历史上常被称为“昭君出塞”。
  • 艳色:美丽的容颜。
  • 胡鬼:指异族人,昭君因嫁匈奴而被称作“胡鬼”。
  • 门楣:指家门的荣耀和地位。
  • 忧色衰:形容她因离乡背井而感到的忧愁和失落。

典故解析:

王昭君,西汉时期的美女,为了维护汉朝的边疆稳定,主动请求出嫁匈奴单于,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和亲”典范。她的故事被后人传颂,体现了女性在历史和社会中的悲剧命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作品风格兼具豪放与细腻,常以人文情怀和哲理思考为主题。

创作背景:

《昭君村》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国家政治动荡和民族关系复杂的时期。诗中通过昭君的故事,表达了对女性命运和人事无常的感慨,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索。

诗歌鉴赏:

《昭君村》是苏轼以王昭君的故事为题材,描绘了一位美丽女子的悲惨命运。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昭君的美貌与楚地的风土人情,开篇即以“艳色照江水”引人入胜,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了美丽与哀愁的画面。

诗中提到“楚人不敢娶”,揭示了昭君的美丽与身份的矛盾,既是绝世佳人,又因身份而受到限制。接下来的“万里为胡鬼”则展现了她的命运转折,昭君为了国家的和谐,不得不离开家乡,成为异族的妻子,这种牺牲与无奈的情感贯穿全诗。

在最后,苏轼感慨历史的反复无常,生活的无奈,展现了他对人生的哲学思考。整首诗不仅仅是对昭君个人命运的描绘,更是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昭君本楚人,艳色照江水。”:昭君原本是楚地的女子,她的美丽宛如江水中的倒影。
  2. “楚人不敢娶,谓是汉妃一作家子。”:楚地的人因她的美貌和身份而畏惧,不敢娶她,认为她是汉朝的妃子或出身名门。
  3. “谁知去乡国,万里为胡鬼。”:然而,她远离故乡,成为异族的妻子,命运的无情让她成为他乡的“鬼”。
  4. “人言生女作门楣,昭君当时忧色衰。”:人们认为女子出嫁是家庭的荣耀,而昭君却因离乡而忧愁。
  5. “古来人事尽如此,反覆纵横安可知。”:自古以来,人生的事情都是如此,反复无常,难以预测。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之间使用对仗,使得诗歌更具韵律感。
  • 比喻:将昭君的美貌比作江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
  • 反复:通过对历史和命运的反复思考,增强了诗的哲理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女性命运的悲叹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昭君的故事成为了历史上许多女性悲剧命运的象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水:象征着美丽与流逝的时间,昭君的美如水般清澈。
  • 胡鬼:揭示了文化与民族的冲突,昭君的命运象征着女性的无奈与牺牲。
  • 门楣:代表家庭的荣耀与责任,昭君的忧愁反映了传统观念对女性的束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昭君的原籍是哪个地方?

    • A. 楚地
    • B. 汉地
    • C. 匈奴
    • D. 魏地
  2. 诗中提到的“胡鬼”指的是:

    • A. 昭君的丈夫
    • B. 异族人
    • C. 汉人
    • D. 家庭成员
  3. 诗的主题主要是:

    • A. 战争
    • B. 女性命运
    • C. 自然风光
    • D. 社会变革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长恨歌》

诗词对比:

  • 王维《相思》: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离别和思念的感慨,但《昭君村》更侧重于历史与文化的反思,而《相思》则专注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汉代王昭君传记》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