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鹰》
时间: 2025-01-09 00:46: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鹰
作者: 刘禹锡 〔唐代〕
毛羽斒斓白纻裁,
马前擎出不惊猜。
轻抛一点入云去,
喝杀三声掠地来。
绿玉觜攒鸡脑破,
玄金爪擘兔心开。
都缘解搦生灵物,
所以人人道俊哉。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只白鹰的羽毛色彩斑斓,宛如白色丝绸裁制而成,出现在马前,显得毫不惊慌。它轻轻地将一物抛向高空,发出三声尖锐的叫声,飞快地掠过地面。它那绿色的嘴巴像是聚拢了鸡的脑袋,黑色的爪子则将兔子的心脏撕裂。正是因为它能捕捉这些生灵,所以大家都称赞它的英俊。
注释:
字词注释:
- 毛羽斒斓:形容鸟的羽毛色彩斑斓。
- 白纻裁:白色的丝绸,形容鹰的羽毛如丝绸般光滑。
- 轻抛一点入云去:轻轻地将猎物抛向空中。
- 喝杀三声:发出三声尖锐的叫声。
- 绿玉觜:形容鹰的嘴巴像绿玉一样美丽。
- 玄金爪:形容鹰的爪子黑色且如金子般闪耀。
- 搦生灵物:捕捉生灵。
典故解析: 此诗未涉及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白鹰的勇猛与美丽,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猛禽的崇敬和对自然界生物的观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字梦得,号子骞,晚号惠崖居士。他以其清新、豪放的诗风而闻名,作品多涉及山水、田园、咏物等题材。刘禹锡一生坎坷,曾多次被贬,但其诗歌始终保持着深厚的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白鹰》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白鹰的英姿,表现了对自由和力量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生物的深切观察。
诗歌鉴赏:
《白鹰》是一首描写白鹰之美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白鹰的威风与优雅。开篇以“毛羽斒斓白纻裁”描绘了白鹰羽毛的色彩,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体现了诗人对美的敏锐感受。接着,“马前擎出不惊猜”则展现了白鹰的从容与自信,它的出现并没有引起马的惊慌,反而显得威风凛凛。后面的几句通过对猎物的捕捉表现出白鹰的敏捷和力量,尤其是“轻抛一点入云去,喝杀三声掠地来”,不仅描绘了动作的迅猛,还传达出一种捕猎的快感。
最后两句“都缘解搦生灵物,所以人人道俊哉”则点题,白鹰之所以被称赞,正是因为它的狩猎本领。整首诗在描绘白鹰的外表与能力时,融合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畏,表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毛羽斒斓白纻裁:描写白鹰羽毛的多彩与光泽。
- 马前擎出不惊猜:表现白鹰出现在马前,显得从容不迫。
- 轻抛一点入云去:展示白鹰的捕猎技巧,将猎物抛向空中。
- 喝杀三声掠地来:形象描绘白鹰的叫声与迅猛。
- 绿玉觜攒鸡脑破:形容白鹰的嘴巴捕捉猎物的场景。
- 玄金爪擘兔心开:描绘白鹰的爪子撕裂猎物的画面。
- 都缘解搦生灵物:总结白鹰之所以被赞美的原因。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绿玉觜”比喻鹰的嘴巴美丽。
- 拟人:白鹰的动作被生动描绘,赋予了生命。
- 对仗:如“喝杀三声掠地来”与“轻抛一点入云去”形成对仗工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白鹰的赞美与对自然的敬畏,反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鹰:象征力量与自由。
- 猎物:代表生命的脆弱与自然的法则。
- 马:象征自然界中的另一种生命,白鹰的捕猎对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白鹰》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刘禹锡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白鹰的嘴巴像什么?
- A. 红宝石
- B. 绿玉
- C. 玄金
- D. 银色
-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白鹰的赞美
- B. 对马的羡慕
- C. 对自然的厌恶
- D. 对城市的向往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鹰》(杜甫):同样描绘猛禽,表现出对力量的崇敬。
- 《咏鹄》(王安石):通过描绘白鹤,表现出对自然的思考。
诗词对比:
- 《白鹰》与《咏鹄》:两者均以鸟类为题材,但《白鹰》更注重于捕猎的场景与力量的展现,而《咏鹄》则更多地反映出对鸟类高洁的象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刘禹锡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