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子 立夏》

时间: 2025-02-04 15:43:48

酒恶更嗔花气袅。

起把落花和露扫。

黄鹂一个上枝头,来报道。

添烦恼。

今日五更春去了。

倦眼舒将烟渺渺。

是处溪山今绿绕。

却拈短棹问桃源,非故道。

人间杳。

繁阴如雨无啼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天仙子 立夏
作者: 陈世祥 〔清代〕

酒恶更嗔花气袅。
起把落花和露扫。
黄鹂一个上枝头,来报道。
添烦恼。
今日五更春去了。
倦眼舒将烟渺渺。
是处溪山今绿绕。
却拈短棹问桃源,非故道。
人间杳。
繁阴如雨无啼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立夏时节的感慨,酒的滋味不再如以前那般愉悦,反而更加烦恼,花香飘散,令人心绪不宁。清晨起来,打扫落花和露水,看到黄鹂在枝头鸣叫,仿佛在传递什么消息,却又添了几分烦恼。今天清晨,春天已经离去,眼睛疲倦,迷离的烟雾缭绕,四周的溪山已经被绿色包围。我拿起短桨,想要问询桃源的方向,却发现那并不是我熟悉的道路。人间的景象深邃而模糊,繁密的阴云如雨般笼罩着,没有鸟儿的啼鸣。


注释

  • 酒恶:指酒的滋味变得不好,或指酒后感到不快。
  • 花气袅:花香袅袅而来。
  • 黄鹂:一种鸟,常在春夏季节叫唤,象征春天的到来。
  • 添烦恼:增加了心中的烦恼。
  • 倦眼舒将烟渺渺:疲倦的眼睛看去,烟雾缭绕,景色朦胧。
  • 短棹:短桨,指小船的桨。
  • 桃源:指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象征理想的生活空间。
  • 人间杳:指人间的景象变得深邃而模糊。
  • 繁阴如雨无啼鸟:形容阴云笼罩,毫无鸟叫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世祥,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歌以清新婉约著称,常反映自然景物与人情之美。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立夏,正值春夏交替之际,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季节变化的感慨以及内心的烦恼和迷茫。


诗歌鉴赏

《天仙子 立夏》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情感展现了立夏时节自然的美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感受。开篇以“酒恶更嗔花气袅”引入,表现了诗人对酒的厌烦与花香的无奈,这种矛盾的情感立刻吸引了读者的注意。接着,诗人通过“黄鹂一个上枝头,来报道”引出黄鹂的鸣叫,暗示春天的去留,似乎在传递一个不太愉快的消息,进一步深化了诗中的愁绪。

“今日五更春去了”一句,带出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春天的怀念和对即将到来的夏天的惆怅。诗人在描绘四周的自然景色时,使用了“倦眼舒将烟渺渺”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又迷离的氛围,反映了他内心的倦怠和无奈。

最后,诗人提到“人间杳”,表达了对人世间的迷惘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整体诗歌通过对立夏时节的描绘,折射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情感深刻而细腻,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酒恶更嗔花气袅:对酒的厌倦与花香的嗔恨,感情复杂。
  2. 起把落花和露扫:清晨起来,打扫落花和露水,暗示春天的逝去。
  3. 黄鹂一个上枝头,来报道:黄鹂在枝头鸣叫,传达春天的消息。
  4. 添烦恼:听到鸟鸣,却不免增加心中的烦恼。
  5. 今日五更春去了:强调春天的离去,时间的流逝。
  6. 倦眼舒将烟渺渺:疲倦的眼睛看着迷离的烟雾,表现出一种无力感。
  7. 是处溪山今绿绕:描绘周围绿意盎然的景象,夏天的到来。
  8. 却拈短棹问桃源,非故道:想要寻找桃源,却发现不是自己熟悉的路。
  9. 人间杳:表达对人间景象的迷茫。
  10. 繁阴如雨无啼鸟:阴沉的天空如同细雨,无鸟儿的啼鸣,更显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情感相结合,增强诗的表现力。
  • 拟人:黄鹂被描绘成传递消息的使者,赋予了自然以情感。
  • 对仗:使用对仗手法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季节变迁的感慨、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情感基调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的迷茫。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人际交往与情感的寄托。
  • :代表春天的美好与短暂。
  • 黄鹂:象征春天的音符与希望。
  • 桃源:理想生活的象征,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溪山:自然的象征,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黄鹂”象征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夏天的炎热
    C. 秋天的收获

  2. “今日五更春去了”中“春去”的含义是?
    A. 春天的结束
    B. 春天的开始
    C. 春天的繁忙

  3. 诗中提到的“桃源”是什么的象征?
    A. 乡村生活
    B. 理想的生活空间
    C. 繁华的城市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 孟浩然
  • 《静夜思》 — 李白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诗词对比

  • 《春晓》(孟浩然)与《天仙子 立夏》均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但前者充满了生机与希望,后者则带有一丝对春去夏来的惆怅。
  • 《静夜思》(李白)则通过对月的思念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与《天仙子 立夏》的自然描写形成对比,前者更偏向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清代诗词选》
  2. 《古诗词鉴赏辞典》
  3. 《诗词曲律》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天仙子 立夏》这首古诗词的艺术魅力与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