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吹曲辞。入塞曲》
时间: 2025-01-22 08:37: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将军带十围,重锦制戎衣。
猿臂销弓力,虬须长剑威。
首登平乐宴,新破大宛归。
楼上姝姬笑,门前问客稀。
暮烽玄菟急,秋草紫骝肥。
未奉君王诏,高槐昼掩扉。
白话文翻译:
将军身披十围的盔甲,重锦缝制的战袍威风凛凛。
猿臂般的弓弦已经失去力量,虬龙般的长剑显得威猛无比。
他首次参加平乐宴,刚刚征服了大宛归来。
楼上的美丽姝姬在欢笑,门前来访的客人稀少。
傍晚的烽火在玄菟急促燃起,秋草中紫色的骏马长得肥壮。
尚未奉上君王的诏令,高高的槐树下白天静静掩着门。
注释:
- 将军:指指挥军队的将领。
- 十围:形容盔甲的厚重和坚固。
- 重锦:指用重绸缎缝制的战衣,显示出将军的身份和地位。
- 猿臂:比喻弓的力量,可能是形容弓的弦如猿的手臂般有力。
- 虬须:形容长剑的威武气势。
- 平乐宴:平乐是宴会的名称,代表庆祝的场合。
- 大宛:指古代中亚的一个国家,以马匹著称。
- 姝姬:美丽的女子。
- 问客稀:门前来访的客人很少,显示出宴会的冷清。
- 暮烽:傍晚的烽火,表示战争的紧迫感。
- 紫骝:马的颜色,紫色的骏马。
- 未奉君王诏:没有收到君主的命令。
- 高槐:高大的槐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耿湋,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子直,号南陵,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尤其擅长描绘军旅生活和边塞风情。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盛世,正值国家强盛、边疆安定的时期。诗中描写了将军凯旋而归,参加宴会的场景,表现了战争与和平交替的时代特征。
诗歌鉴赏:
《横吹曲辞·入塞曲》通过将军的形象,展现了唐代边塞的英雄豪情。诗中前四句描绘了将军身披重甲、刚刚凯旋的壮丽场景,展示了将军的英勇与威武。后四句则转向宴会场景,表现了将军归来后的喜悦与庆祝,但也流露出一丝冷清和无奈。虽然宴会热闹,楼上的姝姬在欢笑,但门前的客人却稀少,暗示着战争的阴影仍然存在。最后两句通过描绘烽火与秋草,传达了战争的紧迫感和将军面临的未来不确定性。整首诗在对比中展现了将军的荣耀与孤独,既有对胜利的欢庆,也有对未来的忧虑,深刻反映了边塞生活的复杂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将军带十围,重锦制戎衣:描绘将军的威武形象,突出其身份与地位。
- 猿臂销弓力,虬须长剑威:通过比喻展示武器的力量与威势。
- 首登平乐宴,新破大宛归:将军刚刚凯旋归来,首次参加盛大的宴会,突出其战功。
- 楼上姝姬笑,门前问客稀:展现宴会的热闹与冷清的对比,表现将军的孤独。
- 暮烽玄菟急,秋草紫骝肥:暗示战争的紧迫感,和将军面临的未来。
- 未奉君王诏,高槐昼掩扉:表达将军尚未收到命令的无奈,暗含对未来的忧虑。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猿臂”与“虬须”,通过形象化的比喻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高槐与烽火象征着权力与战争,暗含了诗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战争与和平、荣耀与孤独的对比,展现了将军在凯旋归来后的复杂情感,表达了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将军:象征着权力与荣耀。
- 戎衣:代表战斗与军旅生活。
- 楼上姝姬:象征着美好与欢乐。
- 烽火:暗示战争与紧迫感。
- 高槐:象征着静谧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将军带十围,重锦制戎衣中“重锦”指的是什么?
A. 轻便的衣服
B. 厚重的绸缎
C. 破旧的衣物
D. 普通的布料 -
“楼上姝姬笑,门前问客稀”中的“问客稀”意味着什么?
A. 客人很多
B. 客人很少
C. 没有人问候
D. 客人正在离开 -
该诗的主题是什么?
A. 战争的胜利
B. 将军的孤独
C. 美人的笑声
D. 乡村的宁静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王昌龄的《出塞》
- 高适的《别董大》
诗词对比:
《出塞》与《入塞曲》同为边塞诗,但前者更侧重对战争的激烈描绘,而后者则在荣耀与孤独之间寻求平衡,形成鲜明对比。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则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人生的哲理,与《入塞曲》形成了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