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成断碑砚歌》
时间: 2025-01-10 22:46: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王文成断碑砚歌
作者:刘纶 〔清代〕
谈兵早佩威宁剑,
谪官独抱端明砚。
端明匪砚是断碑,
割剩天边紫云片。
十二字余墨妙诗,
节角依然露生面。
丞哉丞哉定谁负,
镌名钤印相矜衒。
蛮烟瘴雨久沈霾,
重扪十指精神见。
乃知古之学道人,
定力非关出研炼。
君不见江岸衣冠匿影过,
几曾寥廓捍虞罗。
厥后大功溃成九华坐,
闻召即至回谴诃,
此时此砚百遍凭摩挲。
想当下南昌,
檄书快意蠲宿疴。
及其归阳明,
语录微指醒群魔。
而于学道之人一一若无预,
儒林将相史策空分科,
何来高第弟子入室还操戈。
逆阉固无论,
张桂庸足苛,
只合携持二松四槐日对哦。
请因公砚质疑义,
石不可转墨可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政治与学术的思考,带有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反思。诗中提到的“威宁剑”象征着权力与威望,而“端明砚”则代表着学问和文化。作者通过描绘古人的精神状态,强调了真正的学道者应具备的定力与内在修养。最后,诗中对当时社会的批判,表现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注释
- 谈兵:指谈论军事。
- 佩威宁剑:威宁剑为一种名剑,象征着威严。
- 端明砚:古代文人用来磨墨的砚台,象征学问。
- 匪砚:指不止是砚台,意指其重要性。
- 割剩天边紫云片:形容砚台的独特材质和美丽。
- 丞哉丞哉:感叹或呼唤,表达对某人的期望。
- 镌名钤印:指在学术或政治上留下影响。
- 蛮烟瘴雨:形容困扰的环境或局势。
- 重扪十指:反复用手指去触摸,暗指对学问的探求。
- 阳明:指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
- 逆阉:指反动势力。
- 张桂庸:指张居正,明代宰相,常被批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纶(约1660-约1730),字士俊,号云山,清代诗人,曾任职于地方官,因屡次上书直言而受到重用但又遭贬谪。他的诗风清新,常以个人经历和时事为题材,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王文成断碑砚歌》创作于清代,正值政治动荡、学术争议的时期。刘纶对当时社会政治的不满、对理想学问的追求在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断碑砚”这一象征,深刻揭示了权力与文化之间的微妙关系。诗人在开头提到“谈兵早佩威宁剑”,正是通过军事与文人身份的对比,反映出当时社会对文人的轻视与对武力的崇拜。而“端明砚”则象征着学问的根基,强调了文化的重要性。
在诗中,刘纶借古人之言,表达了对当时诸多学道之人的批判,认为真正的学问在于内心的修养,而非外在的名利。特别是在提到“儒林将相史策空分科”时,作者质疑了当时学术界的分科与划分,认为这种做法导致了知识的偏颇与空洞。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在于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不满,展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以及对政治腐败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谈兵早佩威宁剑:指在年轻时便谈论军事,佩戴威宁剑,象征权力。
- 谪官独抱端明砚:被贬谪的官员怀抱着代表学问的端明砚。
- 端明匪砚是断碑:端明砚并非普通砚台,而是断碑,具有特殊意义。
- 割剩天边紫云片:形容砚的材质,像是天边的紫色云彩。
- 十二字余墨妙诗:指留下的诗句,意蕴深厚。
- 节角依然露生面:即使经过岁月,字迹依然清晰。
- 丞哉丞哉定谁负:感叹历史的责任,呼唤历史的公正。
- 镌名钤印相矜衒:在历史中留下自己的名字,强调自己的学识。
- 蛮烟瘴雨久沈霾:形容环境困扰,社会动荡。
- 重扪十指精神见:反复触摸砚台,精神与学问相互激荡。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端明砚”象征学问。
- 对仗:如“谈兵早佩威宁剑,谪官独抱端明砚”。
- 排比:如“逆阉固无论,张桂庸足苛”。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学问与权力、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展开,强调真正的学问在于内心的修养与坚持。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呼唤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威宁剑:象征权力与威望。
- 端明砚:象征学问与文化。
- 紫云片:代表美好与独特。
- 蛮烟瘴雨:象征困扰与压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刘纶的《王文成断碑砚歌》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权力的追求
B. 对学问的重视
C. 对个人经历的回忆 -
“端明匪砚是断碑”中的“端明”指的是什么? A. 一种名剑
B. 一种砚台
C. 一位历史人物 -
诗中提到的“蛮烟瘴雨”主要指什么? A. 美好的环境
B. 困扰的社会
C. 文化的传承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和《王文成断碑砚歌》:都表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但《静夜思》更偏向个人情感的抒发,而《王文成断碑砚歌》则更多涉及社会与历史的批判。
参考资料
- 《清诗鉴赏辞典》
- 《古代诗词选》
- 《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