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一窗扉面水开,更於何处觅蓬莱。天香满袖人知否,曾到旃檀小殿来。
白话文翻译:
窗户对着水面打开,除了这里还有哪里可以寻找蓬莱仙境呢?袖子里满是天香,你可知道?我曾经到过那旃檀的小殿。
注释:
字词注释:
- 一一:逐一,逐个。
- 窗扉:窗子和门。
- 蓬莱: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着理想的生活或长生不老的境地。
- 天香:天上来的香气,形容香气极其芬芳。
- 旃檀:檀香树,常用作熏香的材料,这里指的是典雅的殿堂。
典故解析:
- 蓬莱:在古代中国文学中,蓬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象征极乐与长生。诗人在此处表达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 旃檀小殿:可能指的是某个与香气、雅致相关的美好场所,表现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州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文皆有极高成就,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婉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可能是在苏轼与友人聚会时,感受到周围景色的美好与内心的惆怅,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如同一幅优雅的画卷,描绘了一个充满理想与梦幻的境界。开头一句“一一窗扉面水开”,展现了一个开阔而美丽的自然场景,窗外的水面如同一面镜子,反射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接着,诗人通过“更於何处觅蓬莱”的设问,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暗示生活中的美好往往难以寻觅。
“天香满袖人知否”一句,运用了极具画面感的意象,诗人将自然的芬芳与自己内心的感受相结合,传达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内心的愉悦。最后一句“曾到旃檀小殿来”,则是将这种理想与现实结合,反映出诗人曾经到过的美好时光,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
整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细腻的感受与哲理的思考,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有对理想境界的追寻,给人一种既清新又深远的感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一窗扉面水开:
- 诗人描绘窗户对着水面的景象,暗示着一种宁静的环境。
- 更於何处觅蓬莱:
- 提出疑问,表现对理想生活的渴望,暗示现实的无奈。
- 天香满袖人知否:
- 用“天香”来表现内心的愉悦,问对方是否知道这一份美好。
- 曾到旃檀小殿来:
- 回忆往昔美好的经历,暗含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蓬莱”比作理想的生活境界。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水面、香气、殿堂等意象构成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惆怅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窗扉:象征着与外界的联系,打开窗扉就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 水:象征着流动与变化,代表着诗人内心的情感起伏。
- 蓬莱:象征着理想与追求,是人们向往的精神家园。
- 天香:象征着美好与愉悦,是生活中的细腻感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历史的回顾
- B. 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C. 对友情的珍视
-
“蓬莱”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现实生活
- B. 理想境界
- C. 过去的回忆
-
诗中提到的“旃檀小殿”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对美好场所的怀念
- B. 对友人的思念
- C.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同样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理想境界的追求,但更注重豪放。
- 王维《山居秋暝》:与苏轼的诗相比,更加细腻,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苏轼诗文研究》